
古村,是洛宁县底张乡的一个自然村,在县城正西18公里处的洛河南岸,与长水洛出书处隔河相望。古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儿时的乐园,梦里的圣地,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
一、古老的传说
古村地理位置优越,地界分明,东至涧河,与底张村、东磨头村为邻,西至西河沟,沟西是就庙沟村,北至洛河,南至后岭疙瘩。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500米。若站在洛河南岸快速通道向南看,古村就是一个标准的梯形形状,南窄北宽,村子就倚偎在距洛河1000米的山坡下。
最入眼的是古村塬的六个山头,村后突兀起一百多米高的原岭,从东向西一字排列出三个山头,人称官帽山。向南至后岭约1000米后,又从北到南矗竖起三个圆圆的山头,又称三架疙瘩。这三横三纵六个山头孕育了许多古老的故事和传说。
相传王莽赶刘秀时,刘秀被困在洛河北岸的西寨村,而古村正是洛河西部的古渡口。刘秀急于向南撤退,当时正值秋汛雨季,洛河洪水滔天,无法渡河,更无人敢开船。眼看追兵将至,在这危急时刻,是古村人冒着船翻人亡的危险,精心挑选十名水性好的壮汉,往返多次用木船把刘秀及随员运到南岸。村人还用地里的苞谷和树上的柿子招待刘秀及其将土,使刘秀将士得以补充休整。刘秀为感谢古村人的救命之恩,在沿古村原向南撤退之时,将帽子赠给村人作信物,这时忽起一阵大风,将官帽刮向空中,后来落到古村村后的岭坡上,霎时从东到西升腾起三股冲天黄土,随后依次冒出三个山头,这三个互相连接的山头活象一只官帽平放在村子后边,中间的山头象主帽,两边的山头象是两只帽翅。但离奇的是,这三个酷似帽子和帽翅的山头中间那个有些小,两边的山有些大。后来人们说刘秀的原意是让古村后代多出人才,由于赠帽心切而导致主帽和帽翅错位。老辈人常说古村历史上出不了高官名人,正是由于官帽山两边的帽翅太大太沉重,帽翅闪不开,压住了村人运气的缘故。

后岭的三架疙瘩更为神奇,一个比一个圆溜,一个比一个高大,从北往南依次为头架疙瘩、二架疙瘩、三架疙瘩。三架疙瘩是村后岭原的制高点,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底张峪和庙沟沟。这三架疙瘩都是砾土地质,只长茅草,不长树木,整个山头都被茅草覆盖着,这里是上天赐与的天然牧场,牛吃了这里的茅草既耐饥又长膘。少时的我们经常在这里放牛,听老辈人讲了好多关于三架疙瘩的传奇故事。传说这三架疙瘩下边分别有三口大锅,头架疙瘩下边是口金锅,二架疙瘩下边是口银锅,三架疙瘩下边是口铜锅,锅里边都盛满了水,这是龙王爷赏赐给古村人的神水,让村人用来浇灌岭坡土地的,只是这三口大锅一旦出现缺口,大水能淹了整个洛河两岸的村庄。相传有年夏天大旱,村人从头架疙瘩北侧挖开一洞,借以引水浇田。但掘洞之人临时起了邪念,把金锅锅沿砸掉了一块,欲攫为已有,忽然洞中伸出一只龙头,喷出一股冲天水柱,震得整个疙瘩抖了三抖,吓得村人急忙用土石封死洞口,从此再也不敢在这三架疙瘩上动土了。而今郑卢高速公路从头架疙瘩北腰破土而过,美丽的传说已成为遥远的神话。(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青显,网名朝花夕拾,退休干部,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喜爱花卉盆景、篮球运动、文学和石艺,曾在《洛阳日报》、《河南粮食报》等报刊发文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