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游记
文/少驹
我从小就喜欢上山。
小时候,每次上山砍柴的时候,别人都是一天担几挑,而我要到下午才挑回一担。多余的时间都在看风景。
我家是坐南朝北,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前面比较有点名气的山,有鹿山、马山、狮山、象山。这些比较霸气的山名,听说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根据山形给起的名字。
大概是农历二零零一年的五月初二日,我从家里出发,顺着马路向西,抵达宝源桥。顺着河水,沿着马路向北走。走千米路,就见两座山陡削而逼近像两扇大门的洞穴,里面是一条阴河,泉水在里面自然形成圆圈,围绕着每块山石脚。这座就叫狮山。狮山里面石头千奇百态,有不同的人物和动物形成。四五个小出口,经常有人点蜡烛和戴电在里面参观。只有一小点光,可以点亮每块石头的生命。每块石头被光所约束,自然形成了荧光石一样点亮。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更换。
我出来洞穴越过两山向上走,眼前平坦的山路很宽广。走一里路,就有凹凸不平的坑。从小路攀登高峰,路很险峻。又走两公里路,到达了八角岭。走完一里路,越过八角岭。向南看,八角岭下的各座山峰,小如片片山石,似乎可以拾取。又走三里路,就是小鹅公顶,有一条溪水,水很宽阔,是从八角岭的山腰中流出来,溪水暴涨而又没有桥梁,木叶仿佛像一双棉被盖住了一条溪水,我赤足涉过溪水感觉冰凉。二里后,在一颗苍天松树歇息一会儿。身体恢复了体力,我继续向前走,走了很久,翻越过两座无名山岭。下山后再重新爬上另一山,又翻越过一座山岭。两座山岭都很险峻,暂时给它起名叫无名双岭。总共走了不知道多少路,经过无数个山岭,鞋子和脚都受伤了。走了大概一公里路,到达一个洞口,洞口里面有温泉是各条溪水所流来的地方。从这个洞口转方向穿过,可以达到另一座山里,沿着溪水逐渐上山;往西方向走又经过八角岭的北面山,大概继续走十来里路,抵达婆婆岩。在这里泉水可以到处可见,不过本地人把这泉水叫做仙水,传说可以治百病,于是当地人都在这里求仙水喝用。这条溪水往下有一个池子,经常有人在这里解衣脱鞋到池里洗澡。池前有一块石头,可以放衣服和生活,池后倚岩壁,三面都用石头镶砌,上面环架着石条就像一座古垒桥。池水深九米,当时夏天曙热还没有解除,而池水气很旺盛,水泡从池子底部泪泪冒起来,气味原本就很清香。这池水是泉水组成,自然比不上仙女湖的温泉,是因为泉水冰冷没有温度,而当地人认为这池水是仙湖,来洗浴的人太多太杂。
我经过泉水池,仰身见一山崖,其中间悬着艰险的小道,小道两旁倾泻而下的泉水就像雪白的绢匹。我就从这里攀登上去,泉水的闪光与云气,在衣服前后撩绕。我直上,就见婆婆岩顶安,泉袅而起的香烟,穿越石头散发出来,这就是婆婆岩顶安。山顶上的各处都如直墙,其道路仿佛上天在此封闭了去路。无法继续向前行游玩,我的兴致受到极大阻碍,就从来路下山行,回到池泉在那块石头上躺下休息。
我向池泉左行驶经过婆婆岩脚安围墙。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其中的石级被多年在此游玩的足迹蹋的一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稀疏的树木披满了绿滕,在其中仰视群峰盘根错节,唯独一座坚刃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往上走数里路,石级越来越险峻,草也越来越深,在树木里阴森森,里面有野猪夹子,不容易伸脚大步向前走,害怕被野猪夹子夹伤脚,而我还是独自一人前进,拿着木棍打野猪夹,打出一个夹放置前脚,再打一个夹,以移动后脚。我沿用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青峰、人峰等各座山峰争奇竞秀,就像是替坚刃峰作门卫的双狮。从这里进去,无论是极陡峭的山,或是高峻的石崖上,全都是怪异的杂木绿滕,高的不超过二丈,矮的仅有几寸,还有许多鸟儿在此啄虫,让人感觉羡慕而奇异,不意这奇山中又有此种奇异的事呵!在奇木怪石交相辉映之间,阳光仿佛从天降,从树木缝里射进来来。后来,就从坚刃峰侧面攀援而上,穿过山峰缝隙下山,向南走。我急切地游览了许多群峰的胜景,
走累了。回到家里,已经是天黑!虽然没有游玩过什么名山大川,我还是非常惊讶!在我脚下的路都是一切美妙的风景如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