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声入耳
文/苏心如云
不知何故耳膜如漏气的皮球一样扇风,从左耳延伸到右耳,一阵风来,凉意就侵袭整个脑袋,上课时,孩儿们的回答一纷杂叫嚷,便只觉自己的世界进入无声,一个个一张一翕的嘴巴在蠕动。间或的耳鸣,也令人颇为无奈。
昨日与夫人聊天,笑谈自己未到退休,耳朵肯定就聋了。夫人是小学教师,一班将近60小孩儿,稚嫩的童语在课堂不断此起彼伏,难掩其耳,任听之。至于下课的嬉闹更甚,午休也得在屋找一个参照物(打开电视或者放点音乐),从而来阻挡屋外的欢声笑语。听闻,深有感触。初中与小学一墙之隔,每逢下课,孩儿们的声音便如X射线只透墙壁,映射整个办公室。笑声,闹声,哭声,声声入耳。偶有同事,倾身细听,然后道:“好像是我家XX在哭……”神色有无奈也有担忧。想来,也怕自家孩子有了磕碰,受了委屈。
一日间操,同事扶小女儿趴在矮墙上看小学孩儿做操,小丫头喊着哥哥的名字,好不欢喜。等及散操之后,就是一群脱离拘束的鸟,叽叽喳喳。然而不出半刻,就会出现哈哈大笑的,嗷嗷大叫的,啕嚎大哭的,何止一个交响曲啊!
然后眼前就会展开如此的画面:上课之时,不时的朗朗读书之声,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踊跃之声,铃声响起时的欢呼雀跃迫不及待之声,课间打闹嬉戏欢笑之声,偶尔的磕碰伤心哭闹之声,每一种声音都折射出一种天真,一种稚嫩,而这些声音不会再出现在自身,我们学会了戴着面具,学会了含着眼泪微笑,甚至强颜欢笑。而这声音是苦涩,是让人听着以为成熟的悲凉。
曾读某名人传记,为了将世界看得更清楚,他刺瞎了自己的眼睛;而更有异曲同工之效的某人为了不听见世间的纷杂而硬生生地将自己的耳朵刺聋了。这样的境界想来不会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站在物外看尘世,声声在心,事事如镜。
不过尔耳!
作者简介
苏红燕:一个曾经爱好文字,却荒废多年的教书匠。
敬请关注
惠川文学社面向海内外征稿,投稿邮箱:1104226228@qq.com或直接添加主编微信:lvdmzl
惠川文学社面向海内外招募理事、会员,有意者直接添加主编微信了解详情。
温馨提示
您在本平台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和编辑们的心血凝结出的智慧结晶,您的分享、您的赏阅、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是我们精益求精、不懈奋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