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光影》
文:董卫华
落叶云集,需以飞翔的雁鸣
抵御秋的凉薄
风,摊开手掌
裸漏的空旷,陪木鱼涌经的风铃
沿着秋的河流荡起回忆的秋千
鲜活的故事从月朗星稀的回声里
鱼贯而出
天空是留给神灵的,踮着火焰与磷光的波浪
圆寂的石像在阳光中饮茶,打盹
一不留神就把泛滥的心思挂在头上
飞倦的鸟,用不可触及的孤独
围在一块空地上,以钻木取火的方式
告诉路人:一个人死后
灵魂如何才能继续活下去
我坐在秋天的背面,等一只渡我的小船
在露水中用雁叫声做成的笔
在水波上画一幅谁都看不懂的图案,然后
天与地
只剩下遮不住的
纷乱的雨滴
《秋霜辞》
文:董卫华
秋风落魄。布谷鸟尾巴扫向低垂的红尘香火
阳光的暗号穿过云层,秋天的脸上
垫高的秋霜比我的故乡浓重
波浪在岸边徘徊,等着上岸
一棵红了半边的柿子树下
椭圆形的叶子把秋风的咳嗽
揉进叶脉的掌心,在祈祷中坠落
秋蝉漫卷着满塘燃烧的荷花
把一管秋笛,吹成了半阙唐诗
我内心的秋天蓬松
用秋天的蓝,把内心的血和孤独举起来
高过霜露和天空
再看看秋风中送信的人
随一只羽毛徜徉,踏霜无痕
我拍了拍满身的透明和纯真
把霜冻的疼痛从骨子里拎出来
随滚落的雨水,目送自己的影子
随着一片霜色埋进土里
褪色,枯萎再重生

《秋叶辞》
文:董卫华
蝴蝶瘦清,天空,空出
隔夜的雨水
一枚秋叶,砸在风的豁口上
卸下命运的侧面
佛袖而去
夕阳被鸟鸣挂在枝头
选一处背荫的地方坐下来
温驯的时间像一群绵羊围坐四周
我听到秋风,一群群的弯腰倒伏
从一片秋叶孤单的身体里,把冷
当成一剂中药,一滴不剩
喝下去
蘸着纷繁的尘世,吟一句寂寞
就泪流满面,随风而至的朝露
在那丛白色芦花的脸颊上
款款而行
仿佛树都搬家了
将落叶遗漏在夏天的草窝里
秋风一摇
满地的萤火虫将落叶逐一点燃.
《秋风辞》
心一旦飞出去,就染上了相思
眼眸里搭弓,人被靶心
紧紧攥住
落满枫叶的小径,风悄然起身
带走了巳经旧了的脚印
风中你举起的手
悬在半空,悄悄抱着我的酩酊
秋水之上,避开冬季蔓延的冷
夜越走越深,我靠近你的光芒
一场血与火的磨砺后
风停了,我们也要燃烧
火苗会抚摸每片渐凉的叶子,忧伤
或者醉
而此时,你以红晕裹身
我坐在心底柔软的源头
读着你远去的名字
读一生最钟爱,最心疼的情诗

《立秋年华》
作者:董卫华
雨,濯洗过李白摸过的月光
霜迹未干。顺着太湖石的漏洞
在斟满了秋的絮语里停下
在鸽子的翅膀上,替你临贴
替你把最柔软的孤独,瘦成一枝清莲的孤绝
几笔劈开全面消退的蝉鸣
酒兑月色。我在沿深巷拾阶而去的你
第五根肋骨上,将高傲和一根烟卷
一起点燃
并让痛苦和烟雾一起,袅袅飘散
雨栖梧桐。身影有些伶仃
一瞥暗淡的眼神,按在叶脉上的震颤
徒然刺伤自己
我想做你秋水边将要放生的鲤鱼
将名字在月光下捏碎.
再以秋天的名义,在轮回里
淬火,镀亮,在摇醒的阳光里
听你,默诵爱的谶语
在市委党校
文:董卫华
一群朝圣者的膜拜,从大海赶往圣殿的半途
这里的光,一粒一粒的闪烁
抖下城市的红尘和皱纹
落坐课桌
用耳朵,为脚步指认熟悉而陌生的阳光
拭亮被岁月烙伤的双眸
这里的萤火虫,挑着灯笼
挪空身体,在天空涂鸦
为绿州里比蓝更蓝的修辞浇水
白玉兰树偶尔的窃喜声,张开紧抿的红唇
有一句没一句,吐纳
兰香,珠玑和娇喘
窗外明月千里,连同秋天的白露
濡湿谈笑风生的那场偶遇
半个月亮,慢慢爬上柳梢
将自己献给黎明
为一群晨起的鹭鸟
注入丰饶的血液

《双清湾》
文:董卫华
在湖边。我典当肉身、妄想
换得双清湾翠绿的蓝,在
一块碎花蓝布上,涂染水墨
一片青蓝柔软自己,融进透明的澄澈
满湖的涟漪,金色的波浪层层叠起
像是风与水缠绵,美人有羞赫的红晕
相比湖水倒映的白云,无疑我是幸运的
我和湖水是两面相爱的镜子
看不清彼此的脸
但我可以假装自己发呆的样子
靠近蛙鸣而坐,悄悄
和湖中的白鹭互换角色
勾勒成风吹皱的一部分
一尾鱼闪电般,翘首引颈
从倒影里叼走一只蜉蝣
我才发现是自己的影子在晃动
露珠,比太阳早一点来临
握紧一缕晨风,湿润了双清湾睫毛上的泪滴
一湖水,涟漪着一棵明净的心
微漾出心跳,我以内心的波澜
画出一个人,与我并肩坐在堤岸
把湖水刚刚吻过的气息
一半归风儿轻轻旖旎着的花瓣
一半归未能与你共渡的朝霞
《新春,为一朵早开的桃花命名》
文∕董卫华
化开一池春水,一定有你与我擦肩相蓬
记忆像暗香浮动的蓝,清澈见底
你笑一笑就会打开一面镜子,照
临近耳旁悄悄低语的唇,相见恨晚
你娇柔的睫林如酒旗,唤我醒来,
试探内心的暗流,很远的路
由你伸出的手,相牵
把自己的故事编织成网,想做一朵有足够定力的桃花
把自己点燃,那火呀,那火呀
只是看见你,就像看见桃花夭夭的三月
那么柔,又那么软
而你,一定会亮出手心的波澜
淹没我。我该如何将自己拧干
如一场雪后的风吹着,再吹
我体内的花蕊,就如你盛开的桃花
铺满天空,敛起渴望的姿态
从一场春雨的火场烧起
如脚下的士,被灼热地
喊醒,这个春天
就会为我,探出身子
《夜雨》
文:董卫华
夜月如水,蝉鸣如修辞
风轻轻一吹,星星就碎了
雕花的老窗,斜飞的鸟影
被树梢的柳烟反复临摹
收纳为风情
夜雨不甘寂寞,捂住了月光的耳朵
站在屋檐下面
用干涩的音调,卸下一身的苍白
一只低飞的麻雀在树丛中越来越小
从隐隐传来的雷声中,悟出某种禅境
背着含鸟语而起的那些风
辗转反侧
有脚步声在小巷深处,润出
一声栀子花的叫卖声
像从雨的棉絮里抽取出的太阳的暖
把寂静,水草般缠绕
一只猫从她身旁走过,倾诉渴望
她的嘴里 正缓缓吐出一枚雨后的月亮
一半正从她的心口生长
一半像是被风渐渐吹大的那句鸟鸣
一首诗的快乐
文:董卫华
象搭乘一束会旅行的光
在斑驳光影下跳跃或驻足
耹听,诗意的风
在缪斯山浩荡的游走和躁动
潜伏在唐诗宋词里面
焚一炉香,煮一壶茗
把一首诗切成段,打磨
戴在手上,意向在左,诗意在右
几句蓄意己久的句子
像蓄满少女绯红的心思的画作
在体内藏着相思的鸟鸣,
偶尔探一头,啄几片惠特曼诗的草叶
如此香甜
有时,我会局促地坐在湿透的草地上
等待一首诗的花开
任体内奔腾过的河流围过来,等待
李白的一声咳喇从唐朝的山坡滚下来
在慌乱的草地上踢扯我凌乱的思絮
我就躲在诗的开头
深呼吸
有时,放下罣碍
与山川一起打坐
在正午的一场雨后
会和李贺,李清照在这个秋天的草地反复相遇
好多诗的草叶,味道蒸腾起来
通感一点点把我捆绑
我就跑到诗的后面
推开虚掩的门扉
开始自由落体
再把一首诗涂色幸福的堤坝
然后再迅速游进去,变成一条
深谙诗性的红鲤鱼
黄昏,我在泉河畔等一只信鸽
黄昏,我在泉河畔等一只信鸽
可以肯定,他不是从毕加索的画里飞出来的
等他在朦胧的河面,用椭圆的声调
把海子,顾城的诗歌
抛物线一样,滔滔不绝抛出
一直到
诗意的最后一声蝉鸣
那虔诚的诵声,把浮在黄昏河面的
一颗颗星星点亮
河水荡波,河里的鱼儿抬着月光
一声遥远的犬吠,把受惊吓的诗句
衔在信鸽的嘴上,如跌落水中的一枚残月
飘落在河面,让橹声也有了一些色彩
水间钓起一片记忆
如裹着黄昏的一颗贝壳
我是带着鸽哨来的
捏着几声鸟鸣,试图于乡愁会合
就象我每天写的平仄交错的五言,七律
清洗着内心的杂质
把自己打动得热泪涟涟
却只能和信鸽交谈
爱,成为我身体的两岸,
你看到了吗?河水推着我的身影
在一片鸟巢坠落的寂静中静默
泉河畔等一只信鸽
春暖花开
中秋,满是桂花的香味
这个中秋,桂花开得仔细,
桂影婆娑的枝头,幽香
一不小心,做了月光的替身
月色轻柔,
满天的星光破译着
大片大片的思念
月下的丹桂,我们不是陌生人
各守半轮明月,不说
对影成三人
蝉鸣收拢月色
一湖水,微荡出中秋月的心跳
我们并肩坐在斜堤,等待风
含着桂香吹来
月亮归我,花香归你
汗血宝马
认识你的时候
你身后的那片天空
有烈风在嘶
有闪烁着星星的旗帜
像火焰般腾起
有许多睡梦中的灵魂
对着遥远的黎明星光
嘶鸣
用骨骼喂养日月
用血肉滋润星辰
用滚滚的,马不停蹄的震撼
吹响归来者雄浑嘹亮的号角
你让,所有的目光
在你的铁蹄声里
生长出狂风般的鬃毛
你的一粒仰天长啸,一滴血汗
便展开一幅神话般的千年画卷
驰骋于五千年历史
啼血在八千里原野
你的身上铭刻着
嘎达梅林为之洒血和痛苦的草原
成吉思汗踏遍欧亚大地挥动的黑色蟒鞭
岳大帅驱逐胡虏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楼兰古城,饮马天山冰雪的铿锵之声
你端坐于云端之上,腾空前蹄
把剑埋在心中
从你冰凉的眼睛里
浸出的血液 会无声地
流过许多世纪
汗血宝马
从沉睡千年的梦中醒来
用迅疾且猛烈的嘶鸣
去迎接新的腾升

美人鱼
这是你最后栖身的一片洼地
在你上岸之前,蒙蒙水声纹你
纹一条美丽的美人鱼
记忆中的歌声,从海底
冉冉升起
坐在星星高挂的礁石上
跌宕起伏的叹息,沿着石阶而上
独钓寒江雪的人们
用水草般的琴声缠绕你的身体
坐在鸟巢上的王子,用一滴鱼泪
结束一个预言,又遁入海中
只有月光汩汩浸透你的身体
你的目光一片一片坠在水上
使整个秋天细细如雨
沙鸥一起一落,等待风吹草低的水妖
在百倍的望远镜里放大着相思
四周,雨碰不到的地方
你感到只有一条路
在秋的尽头,浅浅地
搁着
最忆是西湖
总是在握别时才发现,掉进你的春天
竟深不可测
挽住黄昏,扶起晨风
南屏晚钟就围巾般斜倚在肩头
白堤幽静得象白太傅晚年的诗句
春意触手可及
断桥上的白素贞,绣花鞋上的桃花
香在百里漂浮
手柔如水,眼波如水,长发如水
淡紫的风如水
柳梢在西湖的绸缎上绣出
山鸟惊动春月的波声
乘一叶扁舟 推开白裙般的碧波
那散落一湖的轻烟
被三潭印月 一把接住
花巷观鱼的佳人 低头轻挪莲步
一不小心,
一条深谙水性的西湖鲤鱼
和我,打起了响榧
资福禅寺
大寺街,木鱼声里模糊着自己
随手抓一把空气
满手都是阿弥陀佛的声音
这里不是众鸟的宿地,
只是寂寞的灵魂在这里留宿
梵音镶在资福寺的大门上
明晃晃地迎着每一个香客
他们都是虔城的
在进门之前,他们已经脱下
纸做的人皮
檀香,在香炉里
不慌不忙地整理好它的围巾
桂树上,飘落的毎一片树叶落下时
都摆出了向佛的姿势
低眉信手的高僧
把星星别在腰间捂亮
小沙弥,似梦似醒中
瞄一眼女香客超短裙的秘密
木鱼张嘴替人说话
夜色像撒上了黑芝麻的金钢经,
月光掸去结成网的尘埃,
皈依的小松鼠,穿上袈裟
驻足聆听菩萨侧身时微微的叹息
做了月光替身的蝉鸣,念了一秋的资福
找不到了影子,离家出走的夜晚
半爿月亮,陪着,
蹲在寺旁
哭了半宿
暮色中的文峰塔
夕阳,把塔影扔进湖中
栖息在塔顶的晚霞
把翅羽收拢
一湾秋水,浓浓的桂香
就把文峰塔的暮色捆好
空中掠过一阵阵鸽哨
文峰塔,就似那个
暮归的倦客
直了直腰 就把一只飞鸟
放入怀中
一艘艘游艇, 身背一捆捆笑声
在暮色中划行 ,舞动的双桨
一撇一捺, 舞动着文峰塔
湖中的倒影
而荷叶是秋风举着的火把
摇曳着。一丛一丛的情话
像一位新娘,用缕缕金丝线
缝补着被晚风扯破的黄昏
几只归燕,踏歌而来
刚把两声鸣叫挂上树梢
又把一双脚印,搁在
塔尖上的五刹杆上,倒映水中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远处的灯火
一盏盏地点燃,只有落日
蹲在文峰塔的肩头
看那尾闲游的鱼,触动浮子
钓起一枚弯月,捉迷藏
重阳
重阳,以倒叙的方式
卷起销魂的西风
跟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人后面
从雕栏玉砌的城门楼子
跳将下来
在暗香盈袖,十里秋风里
裁剪,阴晴圆缺的故事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王维
携扶着白发三千丈的李太白
在盛放唐诗的绣楼,独对轩窗
遍插茱萸,对饮菊黄酒
嚼月色的香
品朱颜依旧
胳膊肘夹着一捆稻草的杜甫
从矛屋为秋风所破的穷庐走出来
嚷嚷着:车辚辚马萧萧
风尘仆仆,打着好雨知时节的酒招
挨家敲响重阳的门户
一如多年前我能虚构的场景
树桩代替我
坐上了与先贤们痛饮菊花酒的位置
蹲在人比黄花瘦的院子里
我便成了杳无音信的书生
对着半夜凉初透的菊花
牵住一朵蕾的衣襟
氤氲在将醒未醒的梦里
以翘首企盼的姿势
伏在重阳的肩上
宿醉一场
迷城
晚霞躲进高梁深处
篱笆墙上的一节光线悄然弯曲
月光恣肆地洒落
鱼群变成透明的景子
把水的镜子揉碎
流水把城市的故事装走
风景坚守着想象以外的风景
不穿衣服的大雾
闲静地横卧在不规则的巷道
让我的泪眼凝不成霜
启程的对面是到达,风
找不到故乡
漫卷的诗书,象孤独的牧羊人
放牧寂寞,吃欲望的蒿草
流浪的梦里,你的背景失而复得
打着乞丐的响板
被人围困的暖昧,在月光下突围
不想敲动你的门扪,只想把肩臂
靠在你紧闭的门上,给自己几许期待
月光不知道痛,只会默默被融化
心里,你种下的金黄色麦穗
也在默默地等待,被灵魂中渗出的血液
淹没
目光如水,心态如云
也许,你转身的一瞬
满天的星斗会如一颗颗红豆
跌入我的眸栏

个人简介:董卫华,笔名宁静致远,安徽阜阳人。作品曾获2018中国新时代歌咏大赛三等奖,2017中国第三届“中华情”诗歌大赛金奖,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一等奖,2017诗歌报征文大赛一等奖,2017中国乡土诗征文大赛特等奖,2017中国首届诗酒文化大赛优秀奖。多篇诗作入选中国诗歌《世纪诗典》《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中国当代爱情诗典》《中国乡土诗精品选》《黄浦江诗潮》等众多杂志网络媒体,诗歌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