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话说“太公多了会打船”
陕西安康汉滨区大同初中 李永恩
“太公多了会打船”,这是一句在民间流行了若干年的俗语。
古代,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能够撑船的人叫太公。“太公多了会打船”,在今天,常常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如果主事的人太多,一件很容易办成的事却往往会搞砸。
为什么呢?谁都知道: 撑船需要一定的力量,尤其是需要合力,更需要一定的技术,方能快速抵达目的地。如果技术不到位,或者发力后的方向不一致,气力白出了是小,而且船会很快抛锚,或者触礁,那样的话,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条船一般有一个太公,该太公的船技不错,而且对相应河流的水道很清楚,这样的太公撑船,一般来说,是不会出事的。然而,一旦船上的太公多了,加之河流的情况稍微有点变化,因为太公们的你一言我一语,到底听谁的呢,一时就拿不准了,因为这稍稍的一疏忽,一场事故便会发生。
撑船如此,干好别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眼下,上到一个组织,下到一个单位,有很多部门,一个部门里又有很多领导。领导多了本来是好事,可以把事情搞得更好。然而问题是,有的领导不是内行,甚至是不懂行,不是内行或者不懂行也不要紧,不懂得不明白,听别人的指挥安排就好了。可问题是,有些人不虚心,认为听了人家的,自己就不是领导了。由于有这样的思想作祟,他们不出力,或者出倒力,拉倒车。这样,一件很容易做好的事,就变得很难干好。
“太公多了会打船”告诉我们: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有领导,其他领导要服务和服从主要领导的安排或指挥,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把事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