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文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作者:田彬

张新绪先生是一位军旅作家,他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都是在祖国的北部边陲度过的。对边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热爱依恋,对军营壮怀激烈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对患难与共出生入死的战友情愫,都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结。他已出版了铁马白道英雄泪三部曲第一部《血染白道岭》,最近又即将出版第二部《风雪戍边关》和北周武皇演义之一《白道蟠龙》、之二《雏鹰折翅》、之三《梧桐落叶》。这两部军旅长篇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当年戍边军人临危不惧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读来荡气回肠,扣人心魄。而北周武皇演义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则用细腻而又粗犷的笔触为他曾战斗工作过的第二故乡北魏重镇武川勾勒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张新绪先生似乎有先天的军人情结。他在不断反映现代军人生活的同时,甚至在此之前,就涉足了古代军旅生活的探索和创作。
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并进而代之以北齐、北周,然后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两位霸主宇文泰和高欢及其子孙们,在北方六镇之一的武川,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白道,逐鹿中原,争锋天下。张新绪先生坚持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真实两大原则,本着“大事不拘,小事不虚”的创作方法,将这一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历史以北周武皇演义系列小说的体量描写得淋漓尽致,美伦美绝。具有很强的史传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为一位老道的作家,张新绪先生的这些作品,立意深邃高尚,语言文白皆蓄,通而不俗,文而不涩。这些读者早有评论,不再细赘。
今天我要谈一个话题,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当今文坛上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的话题,即“文学与英雄”。
这个话题,是从张新绪先生的作品中悟出来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肯定是由英雄来支撑的。从古代到现代,包括抗战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习近平曾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光的座标。”所以,作为一名作家,他的创作方向,首先是对不同时代英雄的塑造。
郁达夫当年在纪念鲁迅时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和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英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公共资源,因为他是一个时代主流价值观、主流精神取向的集中体现者。弘扬英雄精神,弘扬英雄主义,对于强健民族精神筋骨,提升民族精神道德和精神境界有着非同小可的重大意义。”
张新绪先生出于他良好的思想本质,又因他本身就是英雄辈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的一员,对部队建设心心相印,情有独钟。所以,将要出版的《风雪戍边关》热情地讴歌了边队军人顶严寒,冒酷暑,耐寂寞,御疾病,养牛羊,种大棚,战顽敌,守国门的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高度赞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难险阻,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主权和尊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功塑造了常炳彧、左雨佳、张曾欧、马青旺、方如俊、黄继明等一大批新时代最可爱人的英雄典型形象。
张新绪先生不但在现代小说中极力塑造和讴歌军队中的英雄,而且在描写游牧民族主宰北方半璧江山那个历史远景时代,也浸尽心血,对推动古代历史发展起过根本作用的历史英雄人物进行了精心的刻画和塑造。
在长篇历史小说《白道蟠龙》中,镇帅宇文肱和其子宇文泰血战南河,突围武川,杀卫可孤,又反定州,战左人,宇文肱战死,宇文泰关陇平叛,和高欢争夺天下,分治东西魏,最终使孱弱的西魏强势崛起,与东魏、南梁鼎足而立。宇文泰虽然被高欢鸩羽煮书中毒身亡,却终将支离破碎的北朝领土趋于完整,为以后隋文帝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张新绪先生北周武皇演义之二《雏鹰折翅》、之三《梧桐落叶》中,他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同样无不气吞山河,叱咤风云,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推进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的过错甚至是严重失误,但他们都是在不断扩大祖国的疆域版图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们既为之扼腕叹息,也为之秉笔高山。
从这一点上说,张新绪先生的确是一位英雄主义文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许多作家的笔下的英雄,他们虽然伟大而崇高,他们的生命中不可避免地遭遇战争、灾难、杀戮、诬陷等事件,但在这些危难的时候,他们拯救了人类或祖国与民族,历尽人间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塑造这些英雄时,却忽略了他们的人性,甚至使他们身上的英雄性盖过了人性。更主要的是,忽略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把英雄写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如姚雪垠写的李自成,描写得比现代领袖人物都伟大,他的军队纪律比共产党的军队还要严明,令人看到了很严重的虚凿痕迹。再如《保卫延安》中写到的英雄如是说,“而对他们,还有什么个人打算,那会羞愧而死!”这样的英雄其实并不真实,也谈不上丰满。英雄也是人,他们既要有英雄性,也要有人性。
张新绪先生笔下的英雄,既有伟大崇高壮烈的一面,又有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正义、公平和道义,他们恪守祖先的遗训,这些普通的细节,其实就是对祖国、人民、民族和道德的一种忠诚和保护。他们的生命虽然是为了坚守几亩几分地,譬如在铁马白道英雄泪三部曲第二部《风雪戍边关》中刻画的王荔美、钟美凤、辜秀铭、钱丽雅等好军嫂及拥军模范马大娘、圻教授、圻婧、德勒格尔等普通英雄人物,就都是些平凡、真实、厚重、生动和可爱的形象。
由此可见,张新绪笔下的英雄群像图,犹如群星壮银汉,细流汇江河,很大一部分是由平凡的英雄组成的。
总之,英雄和英雄的故事能够传承万代,深入人心,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依靠文学。许多英雄人物都是通过史诗、历史演义、评书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才永铭于广大百姓心间。如屈原、岳飞、辛弃疾、杨家将、岳家军、林则徐、陈景润、雷锋等英雄人物,都是影响深远,妇孺皆知,都是通过各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
反过来说,英雄又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英雄是文学的富矿,刻画英雄,表现英雄,弘扬英雄主义的作品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也是作家创作永远的主旋律。因为时代在呼唤英雄,人民需要英雄,文学刻画英雄表现英雄可以大有作为。期待张新绪先生在开创、探索、实践英雄主义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留下更加闪光的足迹,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田彬,男。1950.8.17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艺术研究生班。专业是文学创作。1973年任內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八年,之后历任:内蒙古广播电视报主编,内蒙古广播电视厅办公室副主任,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艺部副主任,内蒙古日报社经营管理处处长,总编室副主任(正处级),内蒙古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机关事务中心主任,老干部处处长,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九年)。二001年评为国家一级作家。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创作文学作品如下: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五部:《狼烟血光》30万字,《青山风骨》30万字,《长沟流月》32万字,《青诀》35万字,《蝶变》40万字。反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篇小说《桃花滩》33万字。反胦反腐败长篇小说《怪变》25万字。和张新绪合著的历史长篇小说《宇文泰》40万字,编著《血泪鸳鸯剑》40万字,编著《五当剑俠》3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革命英烈高凤英》40万字。中篇小说六部:《田彬中篇小说集》30万字,《人》43万字,《奇缘》25万字,《父子杀戮》,30万字,《北坡的春天》20万字《网中人》25万字,《孙老胖进山》25万字。其中《孙老胖进山》获内蒙古首届索龙嘎文学奖。长篇小说《青诀》获内蒙古第七届索龙嘎文学奖,同时获乌兰夫基金会优秀文学奖。创作的作品还有《田彬诗词集》两部,诗歌作品600多首。电视连续剧两部,都是三十集。一部反映抗日战争,近日已经签约拍摄,另一部是反映新农村生活,正在筹拍。还有短篇小说集一部,微型小说集一部,文学评论集一部,总字数约700万字。
(责任编辑 石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