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香宜人金银花 (散文)
文/张松
入夏,我陪着母亲在公园散步,偶尔嗅到一阵阵甜丝丝的清香,一时竟难以辨别,便转身去问母亲。母亲在“文革”中下放时当过一段时间“赤脚医生”,接触了不少中草药和花草,她笑着告诉我:这是金银花散发的芳香。
说到金银花,我便十分熟悉了,可惜未曾见过,也许见过也分辨不出。记得清凉去火的“金菊五花茶”里就有它,“银翘解毒片”里也有它,电视广告中一休给小叶子治牙痛的“忍冬花牙膏”,就有金银花成份。因为金银花枝叶凌冬不凋,所以又名“忍冬”。《辞海》里有它的详细介绍。
母亲告诉我,金银花在山东沂蒙的“济银花”最为有名。它生于溪谷沟边,耐旱耐湿又耐寒,春夏花季,农民大量采撷花蕾嫩叶,然后晒上一天再阴干,作为药材收藏。在园林里可作为绿化的好树木。作为缠绕灌木,它枝蔓柔软,易栽易活。金银花的花、叶、藤在中医药里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并可消炎杀菌,治疗热性病和化脓疾病,还可以代茶饮用,有利尿之用。小儿麻疹退热绝对少不了它。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我曾读过一篇宋人撰写的漫录,中间有关“鸳鸯草”的故事。说得是,有几个僧人在山间煮食了一丛覃子,谁知半夜间呕吐不止,其中几个人忙吃下“鸳鸯草”,结果平安无事。而另外几人没有吃,终因呕吐不止而丧生。这“鸳鸯草”便是金银花。金银花用处挺大,可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少有吟咏。
我随母亲来到金银花丛前,只见这株花藤数米长,攀援在花架上,每一簇有两朵花,一黄一白,花朵唇形,又细又长,布满枝头。其清香宜人,柔姿淑态,美丽楚楚。我不禁想,若大家在庭院里种些金银花,既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又可采集入药,防暑治病,岂不一举多得?特别是金银花那默默无闻、造福人类的形象,不正像勤恳操劳的人民群众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