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喝些酒,第二天胃酸,吃粒胃药就好了。最近很少喝酒,偶尔也会胃酸,依然吃粒胃药就缓解了。我是懂些医的,用的是便宜的常规药,合几分钱一粒。我几乎不用广告宣传的药,有疗效,但很贵的。不是我很缺钱,不赶时代的步伐,同样的有疗效,我何必给广告商付冤枉钱的。
年轻的时候,在基层医院工作,极少吃药打针的。偶尔身体不舒服,自己去药房拿些药,一般服用不超过三次就好了。突然有一次,腹泻的厉害,身体都变的轻飘飘的。医院一个护士大姐说,给你输些液体吧,眼睛不用看给你扎针。她还真是那么做了,我第一次体验到针扎身上有些疼的。
哪时候,基层医院条件差,设备几乎没有。我们距离县城远,山路弯弯曲曲,交通很不便利。限于要治病救命,医院开展很多普通手术,我也经常参与。当时没有医患纠纷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谁还承担那种风险啊。很多年后,我因为脚部外伤,去市里一家医院手术室缝合。做的是局部麻醉,一针一针的扎,是真的很疼的。我体会作为病人进手术室,害怕也没用。
后来不在医院工作了,再进去医院就是家属,陪护病人。我还是学医懂医的,心里一样是焦灼不安,一点自信心都没有了。家属心里不踏实,就要询问医生,医生一遍一遍的做解释。我听的懂,其他家属就不一定了,很多是一头雾水。医生不只是要有医术,还要懂交流沟通术。化繁为简,将那些高深的医学名词,变的通俗易懂,让病人和家属明白是咋回事。
我本来是不爱说话的,那些年的医疗实践,变的和病人以及家属无话不谈了。不和颜悦色,不善于交流,病人认为你架子大,对你不信任。察言观色,说中病人症状和心思,他会认为你是神医。有了信任,心结打开了,不用药病人的病情就好了一半。我那些医疗同事,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性格脾气,都变的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做些解释工作,职业生涯给逼的。
医生一样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是基层医生。你看过的病人,不仅要知道他的病史,还要记住他是哪个村子的,家庭基本情况。再次找你看病的时候,就有话说了,他就把你当亲人了。以后他就是你的义务宣传员了,口口相传,你的医术没有提高,名气提高了。很多老百姓都很善良,也很朴实,难缠的人毕竟是少数。懂得尊重,自然收获一份信任和爱戴。
我最早从医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当时医技检查检验几乎没有。疾病的诊断,靠的是医生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当时刚走出校门,二十多岁,实践很少,只能是多听,多看书,胆大心细,摸索着成长。哪时候医生和患者是信任的,积极配合治疗的,我也是不怕承担责任的。有些疾病往上级医院推,交通的闭塞等等因素制约,很可能会给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医者仁心,每一个从医者,都希望把患者病治好。医疗行业目前一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风险和意外的存在。作为一个行业,也有素质低下的从业者,给患者留下心理阴影。行业整体还是健康有序,积极向上,有职业道德,治病救人使命感的。他们都是和你一样的普通人,生活里有烦恼忧愁,喜怒哀乐。作为社会,他们也是普通的劳动者,需要一份职业的尊重。
我们身上有皮屑,灰尘,鼻腔有分泌物,口腔里有痰液等等。我们讨厌过自己的身体吗,没有,因为我们心里允许了这些不完美的存在。我们看别人这样那样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其实我们自己也一样,毛病不比别人少。各种行业也一样,多看好的一方面,积极的一方面,促使一些问题的解决。活在当下,对人对事,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别人不别扭,自己也少些怨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