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中庸》最后一段,请解释?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君子之道,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自及风,由显及微,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言水低为海,人低为王。君子志下,小人耻下。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言自处无愧,何况处人?不动不言而有敬信,何况动之言之?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言无言而感通,无为而不争。道德齐礼,有耻且格。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言文王有大德,而诸侯效之。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言文王怀德,不怒自威。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言威怒以刑,治之下策。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言德轻如毫,毫亦可比。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天德至极,毫无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