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一:印象桂林城
初入桂林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奇。那山立根立底,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挺拔而起;那山互不相连,互不干扰,虽是石山却披绿挂翠,独独的竖在哪儿。城内最著名的是象鼻山、塔山、月亮山了。象鼻山公园由此而得名,公园里一架大山横卧漓江边,活像一头大象巍然挺立,象鼻深扎水中。在公园里可清晰地看到顶上一座白塔的塔山,山顶有一圆洞的月亮山。城内山虽不高,但遍地林立,真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交相辉映。桂林市政府为了保护宝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定市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六十米。
桂林给人的第二印象是桂树绿而香。十月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那一兜兜一簇簇黄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叶间,朴实而芬芳,透出阵阵浓郁的清香。那一排排整齐的桂树值守在街旁路边,由于空气湿润,树叶油而绿。就连偶尔见到的榕树也是油绿油绿的,比起内地叶子干涩的桂树来陡见精神。这里的桂树不但多而且大,在公园里和街道背后的庭院里,也可见到几百年的大桂树,树干粗而壮,树冠铺天盖地。桂林城名由桂树而来,真的名不虚传。如今桂树和桂花分别是桂林市的市树和市花。
傍晚时分和友漫步于桂林城头,伫立于漓江边,夕阳西照、山光水色,桂绿被染成了淡红,桂花香醉了游人,面对这一水抱城的美景,不由你不发出陈毅元帅“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感叹。
桂林城真的好美!

之二:印象漓江水
“哎
唱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那边和
山歌好比清江水
不怕险滩弯又多弯又多
…………”
一曲优美的山歌把我们引到了漓江的一个小码头,一对壮族小夫妻招呼我们上了小游船。小夫妻麻利地摆好了早餐。桌上四碟小菜:辣子酱、豆腐乳、酸豆角、地瓜条。每人一盒热气腾腾的猪肉米粉、一个小馒头、一杯豆浆,品尝一口,真的爽到心里,惬意极了!
匆匆用了早餐,男主人驾船而行,我们迫不及待的登上了船头,眼前:青山绿水一览无余。虽是枯水季节,但我看并不比现时黄河水小,由于经溶岩地质的过滤,水清而透,清到能清晰的看到几米深的水草,透的能数清水下游鱼的鳞片。漓江的水面稳而静,静时使你看不到她的流动。虽然也有几十米深的暗滩、也有急流,但总体来说是平静的。这时,你真的感到漓江的水有情,她的含蓄情深蜿蜒而曲折,始终缠着你、绕着你。
“快,看山,张果老倒骑驴!”女船主手持电喇叭、手举小红旗什么时候变成了导游。
看山,看山……
漓江的山真奇,奇就奇在只在江两岸相对而出,绝不外延,好像只为江而生;奇就奇在气象万千,像巨人、像巨兽、像你想象中的一切。
漓江的山真秀,秀就秀在水绕着山、山倚着水,山像翠绿的屏障、像溶洞的巨笋倒映在水中,而水又簇拥着山。

漓江的山真美,美就美在把满山铺满了碧绿,间或还有各色小花和红叶,远远望去,就像刘三姐身上的衣衫,斑驳中透出聪灵和秀气,还有妩媚和端庄!
江两岸的堤坝上,墨绿色的凤尾竹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江面上泛着渔舟几点、飘动红帆几片,正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流过。这是你不由得感叹:百里漓江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水墨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几次次突兀的群山横在前面,路断了、水绝了、心也提了老高,待近前却峰回路转、豁然洞开。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据导游介绍,20元人民币背面上的背景和香烟“甲天下”正面图案美景均来自以上几个地方。
惊叹中、想象中,不知不觉间已经告别了美女峰、情情侣滩、九马画山,告别了岸边的水牛、鱼鹰、小游船,告别了江边的竹林、柚园、香蕉树………带着不尽的兴致,下一站我们就要去寻找梦中的桃花源……

之三:印象桃花源
一架硕大的水车在缓缓地转悠着,轮子上爬满了青苔,发出“哐当、哐当”的单调音符。
一座古老的木桥在“吱纽、吱纽”的晃动着,桥头上“风雨桥”三个大字见证着古桥的沧桑。
一叶小舟悠悠的载着我们,带我们游历了燕子湖,再去追寻那陶渊明的梦中奇境——桃花源。
别致的小游船上,身着美丽瑶族服装的年轻男女熟练地摇橹划桨,眼前桃源美景一览无余:水面上的木楼里壮族姑娘在翩然起舞;侗族少女摇着纺车纺线织布;苗族少年跳弹着牛头马面琴;一架架小水车在转动着时光的轮子。沿湖山寨里的土著人身穿蓑衣,舞刀弄枪,嘴里喊着“巴麦、巴麦”;湖边几位老妪在淘米洗衣;岸上的田里有人在收玉米棒子,坡下黄牛在悠闲的吃草,树上百鸟啁啾,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的古村落隐约可见,成片的桃林虽无挑花但也妖娆。这里没有工厂,没有污染,据导游讲村子里的人虽少但很长寿,现在最年长者已有106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种心情、一种境界、一种超然,给人一种超凡脱俗而又飘飘然的神奇感觉。显然,让这样的人去做官,去逢场作戏,去阿谀奉承、去拍马溜须,一定是简直要他的命,这就是东晋弃官隐居的诗人——陶渊明。试想,如果让那些正忙于“经营管理”的所谓领导们隐居于此,恐怕一定会要了他们的命,相信这美丽的“世外桃源”极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炼狱”。
神游近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风雨桥,站在这古老的桥面上,我仿佛听到一位伟人的声音正从太空飘来:“陶令不知何处去,挑花园里可耕田?”

之四:印象刘三姐
“什么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嘿,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哎
哎,鸭子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啰
大船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啰
荷叶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
嘿,荷叶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
印象中的刘三姐和阿牛哥踏波而来,飘落在舞台中央。
《印象刘三姐》是一台大型文艺演出。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全球最具魅力的导演张艺谋等倾力打造、传唱最久远的民族山歌、史无前例的漓江风情巨献。刘三姐的绝伦表演,美艳华丽的民族服装,恢宏的舞台布景和现代音乐,游客与演员的同台同乐,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歌舞结束后,露天的篝火晚会、龙船对歌进一步把晚会渲染到了极限。身临其境不禁使你感到我就是刘三姐、我就是阿牛哥。
在张家界也看过类似的演出,但较之《印象刘三姐》我认为这更是一场表演的革命,视觉的革命。归程之际,饱尝这样一套文艺盛餐余味无穷,给游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简历:杨青显,网名朝花夕拾,喜爱花卉盆景、篮球运动、文学和石艺。曾在《洛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