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暇无事,在网上浏览到2016年高考作文,不禁为出题的立意拍案叫绝。觉得这则作文,既贴近了学生实际,从学生最切身的成绩出发,又暗含了对待事物评价的态度、方式,继承了多年来作文贴近生活实际,观点发散多元的优点,又能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后,联系社会生活高远立意。考生写作时还可以联系现实,由此及彼,向社会呼吁不要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不要以分数论英雄,不要把分数的高低当做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树立健全的成才观,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落到实处。欣赏、惊叹、赞许的同时,忆起了多年前自己学生时期的作文………
1974年,我在当时的公社高中读书,当时提倡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等。一天全体学生参加了公社五龙沟水库工地的修路劳动,在第二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本次的作文题《在五龙沟水库修路工地所想到的》。那时的学生一般写些记叙文、小评论、读后感什么的,都是随和时下的政治形势。面对这样的作文题,同学们一筹莫展,弄不清是什么文体,很多人都把它写成了记叙文,从开始出发写到收工。我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题材,我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路是起点,想是重点,想的翅膀既要展开,又要飞的有高度。构思形成以后,作文一气哈成。
我写到我们修的不是一般的路,是一条成长的路,是一条社会主义的路,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路;我们不是在修路,而是在上课,一堂特殊的政治课,一堂反修防修的必修课。又写到随着路面一尺尺向前延伸,我的思绪也像潮水一般汹涌澎湃,我仿佛看到了修路大军沿着这条路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水库工地;看到了水库蓄满了水,看到了久旱的禾苗被库水浇灌后一个劲地往上窜;看到了丰收的粮食堆成了山,变成了一颗颗射向帝、修反的炮弹………。那时的文章需要这样的语言,需要这样的高度,作文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被作为范文在各班诵读。我也由此而一举出名。
1977年我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高考的作文题政治性更强。题目是《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一看这题目,我使用了上面作文的写法,再一次展开了思想的翅膀飞翔,想象更加丰富,从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中国社会主义千秋大业,写到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信共产主义的最终一定能实现。当时语文和作文一张卷共100分,我得了80分的高分,助我圆了学子梦。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理念、方法、方式及评估标准都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更新,中国的教育已经步入到了理性与和谐发展的阶段,不禁从内心为今天的教育高兴,也更为今天的考生欣慰,更希望更多的莘莘学子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在将来能用更好的成绩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作者简历:杨青显,网名朝花夕拾,喜爱花卉盆景、篮球运动、文学和石艺。曾在《洛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