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回老家路过县城,又专程去看望了好久没见面的魏姐,这同时也促使我写魏姐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
其实我很早就想写写魏姐,可迟迟不敢动笔,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怕写不好,影响了我心目中的女神、我崇拜的偶像魏姐的形象。
这几天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不禁想起了和魏姐初次相见时的情景,那也是一个雨天。
说来话长,真正认识魏姐,还得从十二年前说起。
我的身体一向不好,那年秋天下着雨,我再次去找中医王大夫给我看病,他给我把脉后说:“身体无大碍了,中药可以停一段时间,现在你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情。我给你介绍一个退休老师,她人很好,你们谈话会方便些,你可以见见她。”王大夫说罢,当时就给张老师通了电话,联系好后,我随即就前去拜访张老师。
张老师中等身材,微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脸上总带着笑容,让人感觉很温和,没有距离感。我和张老师聊了好长时间,才知道张老师的丈夫英年早逝,她一个人辛苦辛苦把三个儿女都培养成了优秀的大学生。后来张老师告诉我:“你单位有个女同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母亲,你可以见见她。”
张老师说的她,就是我这里要写的魏姐。
张老师告诉我魏姐的电话后,我随即就联系了魏姐。魏姐很热情,她告诉我让我去她家,她在楼下接我。
我迫不急待想见见这位优秀的母亲。
当赶到楼下见到魏姐时,我傻眼了,哎呀?!怎么是她?她就是张老师口中优秀的母亲?!她瘦弱、矮小、花白的发头,极不起眼的外表,让我彻底失望了。
当时,出于礼节,我想,既然来了,总不能不和人家说会儿话就走吧。现在想想,我好庆幸,若那时我找借口走掉,我将失去一个人品极好的知心姐姐,那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其实我和魏姐早已“认识”,我俩是同年同批被分配到化肥厂的,并且在一起学习了一个月,学习期间我俩没说过话。学习结束后,就分配到车间上班,我俩是同一个班,但在不同车间,上下班总是见面,却从未说过话。
说心里话初次见到魏姐,内心很失落。通过那天以及后来多次聊天,我彻底否定了自己对魏姐初次相见时的错误看法。所以,到现在我总劝告我的女儿永远不要用第一印象去看待一个人,人的品行和德行才是最重要的。魏姐虽然是一个其貌不扬,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但她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漂亮的,高大的!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俩还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单今天写魏姐,真的让我好为难,不知从何写起,因为她感动我的,让我此生难忘的事迹太多了。
现在,我就说一说,魏姐所做的大家有目共睹的“傻”事儿吧。
就从她培养出的优秀儿子说起。
因为种种原因,魏姐的儿子在上小学期间时断时续,十一岁那年暑假才回到她身边上学。回来时儿子已瘦得皮包骨头,因严重的营养不良,儿子整天无精打采的,走路都东倒西歪,还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她一边用中药给儿子精心调理身体,一边耐心的给儿子补课。在短短的二十多天时间内,把一、二年级的全课程给儿子补完,开学时就直接上了三年级。因为岁数偏大,三年级上完就跳级上五年级。平日里魏姐既得上班,还得抽空给孩子补课,她的辛苦可想而知,懂事的儿子很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几年后,儿子已优异的成绩考上我县的重点高中。就在这年,魏姐下岗了,她在高中附近找了份每月三百元侍候老人的工作,用这微薄的收入不仅供儿子上完了高中,还经常帮助儿子高中同寝室家庭困难的室友。
时光如梭,一转眼三年高中结束。儿子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考取了当年的文科状元。按当时的规定,对文科状元县教育局、学校还有我厂都要给予经济鼓励。但魏姐坚决不要,学校几次三番通知她去学校领,可魏姐说:“把钱留给学校困难的学生。”校领导说:“你家是学校最困难的家庭了,学校有规定,好学生必须奖励的。”不管学校怎样解释,最终魏姐还是没去领(包括县教育局和我厂的奖励)。魏姐的这一举动被厂里很多人知道了,大家都对她的行为不能理解。说她是傻瓜,是另类,是神经病等等。这些流言蜚语传到魏姐耳边,她从不解释,只是淡淡一笑。
魏姐懂事的儿子在上大学期间是很优秀的学生,学校保送他上研究生。儿子和她打电话说:“他打算放弃保送名额,把机会让给成绩次于他的室友,他说他要用自己的实力考上北大研究生。”魏姐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非常赞成和支持儿子的想法。但也遭到亲朋好友的不理解,认为魏姐这样做会耽误儿子的前途,都说她又犯神经病了,魏姐仍旧不理会,一笑而过。
儿子不负众望,很顺利的通过了北京大学研究生的笔试这一关。到面试时一米八多清秀帅气的儿子因才华出众,一眼就被导师看中被正式录取。魏姐第一时间告诉了我,我真的替魏姐和儿子高兴。
儿子通过研究生三年的苦读又很顺利的考上了北大的博士,现就读北大博士四年级,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魏姐还做过更“傻”的事儿哩。
我听张老师说:有一年秋天的一天,她下地干活(地在我厂附近的山坡下)。路上遇见从山上骑着摩托的年轻夫妻去县城医院生孩子,刚走到山坡下,妻子马上要临产了,就停下摩托,妻子捂着肚子坐在地上非常痛苦的呻吟着,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往下流,这时羊水己破,夫妻俩心慌意乱束手无策,不知怎样处理才好。正好张老师赶到,见此情景,马上给魏姐和120打了电话说明情由。细心的魏姐不加思索,把家里仅有的七百元钱和一个新毛毯还有一大包卫生纸拿上,一路小跑到了张老师说的地方。在魏姐和张老师帮助下,顺利接生了孩子,这时120车也赶到了,魏姐把七百元钱和新毛毯送给夫妻俩,夫妻俩说什么也不要。“拿上!赶快去医院!快走!大人和孩子重要!"魏姐催促着说道。夫妻俩临走时要魏姐的联系电话,魏姐微笑着的拒绝了。
魏姐对别人慷慨解囊的举动使人无法理解,后来有人问魏姐:“你去帮忙无可厚非,给钱干啥?你又不是很有钱?”
“到医院需要钱,谁用都是用,这些钱和他们有缘分。"每当提到钱,魏姐总是轻描淡写的说:“钱,身外之物。”
魏姐办的“奇葩”事多着呢。
说实在的,平常人买菜总是拣好菜和新鲜的买,还要讨价还价,可魏姐不仅不讨价还价,而且把烂掉的和不好卖的菜买走。有人说她傻,她却微笑着说:“我也卖过菜,烂掉的菜都是有成本的,卖菜的辛苦和不容易,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懂得。”
魏姐说她也卖过好长时间菜,每次给我说她卖菜的经历,总是满含泪水。她说儿子考上大学后,她就到农村山里骑着三轮车挨村串乡卖菜,还时常上山刨草药,收废品换钱。
我记得她说过那年腊月二十几去山上某个村子卖菜,路过一条结冰的小河,过河时三轮车陷入冰水中,她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没把车拉出来,又不小心双脚滑入冰冷的水中,脚踝又被冰块刺破,鲜血直流,刺骨的冷和疼使魏姐不由得泪水夺眶而出。正好遇见路过的好心村民帮助她把三轮车推了出来。她感激不尽把车上的菜送给村民们,村民都不肯要。后来,她经常来这里卖菜,村民大多都认识她,知道她勤劳、善良、为人实诚。卖菜从不短斤缺两,都喜欢买她的菜。她每说起这件事,还总是念念不忘那次帮她的村民。她永远能记住别人对她的好,却不记自己对别人的好。
说起魏姐对我的好,那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刚认识魏姐那时,我的精神状态极差,极度抑郁,并且严重失眠。魏姐不仅苦口婆心劝解我,安慰我,而且时常约我去野外一起散步,一边采野菜,一边给我讲道理。
她经常用野菜烙饼蒸馍,并且亲自送给我吃。还时不时做些家常饭叫我去吃,我似乎成了她家的一员。我吃她做的糊涂面条、浆面条、红薯面条还有手擀面,特别好吃,真有小时候妈妈做饭的味道,现在想起来很幸福。
我和魏姐相处时她经常对我说:“人凭良心,树凭根。人背良心,天不容。树木离根,活不成。”
她还说:“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因果如影随行。”
她也总语重心长劝我:要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魏姐还说:人与人今生相遇都是缘分,要么是善缘,要么是恶缘。若是恶缘要用慈悲心了结;若是善缘,要用感恩的心接纳珍惜。做人要:随缘,结缘,不攀缘,要用感恩慈悲之心对待所有的众生,等等。她教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使我收获甚多,受益匪浅。
我和魏姐相处时间久了,才知道王大夫、张老师还有魏姐他们都是我县传播传统文化的骨干。经魏姐的介绍我认识了很多热衷于传统文化的优秀老师们。后来我随同他们一起参加韩老师带领的义工专职老师在洛阳的省工人疗养院举办的义工培训学习班,与来自各个地方的义工们在一起学习,和他们相处的日日夜夜我如沐春风,心情好了许多,很快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也融入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家庭里,经常跟随魏姐以义工的身份在洛阳举办的大型传统文化论坛中传播传统文化。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相遇的人何至千千万。然而,能留在心中,终生难忘的又有几人?
我很佩服魏姐,她的所做所为让我敬仰,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更是为我的人生路上的指明了方向,认识她更使我真正领悟了人世间的真善美的内涵。
最后,衷心的祝愿魏姐身心健康,永远幸福!

作者简介:昝丽苗,微信名,无名,一个“小女人”。人生理念:爱心持家,相夫教子,与人为善,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