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请问“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这句是对“无限分割”的形象概括,不且分割一尺之棰如此,而且分割一寸或者一厘一毫也是如此。这个概念是庄子的老朋友惠施提出来的,而庄子认为此类概念等同废话。所以庄子略带调侃地说:“天生子之形,子以坚白鸣。”意思是说:上天赋予了你人形,你却竟拿一些“石者,质坚色白”(说了等于没说)的理论自鸣得意。虽然惠施是比公孙龙出道更早的名家,虽然名家对后世的概念学、解释学,乃至近现代科学都有很大的贡献,但在庄子看来名学仍是一门糟糕的学问。名学既出,实学则失;实学不存,名学焉附?虽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是雄辩也蛮厉害的,故有“坚白同异”之说,更有“白马非马”之论!所谓事实,就比如说:“地球是不可分割的。”所谓雄辩,也可以说:“地球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从实学来讲,前者正确。从名学来讲,后者也正确。话说实际上地球日取其半即毁灭,如同人体日取其半即死亡,尽管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几日之内也必全完。反之名义上地球分割可用于地理学,比如:东半球、西半球、四大洋、七大洲…人体分割可用于解剖学,比如:上首下身、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七经八脉…尺棰分割可用于分数学,比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因此,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而应辩明其是。正所谓:是者还其是,非者还其非。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存是去非。《庄子》一书把惠施的名学理论收录其中探讨得失,便是对名学最大程度的保存和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