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喧闹,没有嘈杂。周匝群峰耸翠,面朝悠悠碧水连昌河,吴氏先祖便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根,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漫步在乡间小路,听昌谷河畔牛渠村的人文轶事。
牛渠村历史上没有什么名门望族,只是传说有史家坟、椅子圈,龙头山上龙叫唤。史家坟从坟地上看确有一凡气势。另一个很不起眼的坟上传说,有相当几年绫子条上坟,可见家族有一定的来头。但现在牛渠村无史姓人家。椅子圈从座落、山势,很像一个圈椅,是近代吴姓的坟地,多少风水先生看后都说有名人官位出现过,但没有找到依据。

大凡一道岭有头有尾都象条龙。这个村也有龙头山,曾经有一段历史传说。话说唐朝的李淳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负责天文、地理的官员。李淳风常推辞有病,懒于三六九上朝,久而久之,其他官员把风吹到了皇上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决定整治他一下。一天上朝毕,带领一班朝臣光顾李淳风官邸。当常随官报“皇上驾到”时,他正在床上睡大觉,惊闻到“皇上驾到”慌忙外穿朝服,内穿睡衣出门跪拜天子。自然内体露出在外,李世民借机贬为平民。从此以后,李淳风无所事事,从了老本行,四处看看风水,撵撵坟地,逍遥自在。忽一日游荡到牛渠村时,抬头看见了龙头山,大吃一惊,发现龙头山有新的龙头出现,将要露出龙身,是一种不祥之兆,暗叹唐朝江山岌岌可危。当时唐朝李世民的江山很不稳定,就想起李淳风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善能预测后事。下召李淳风回朝,询问其因。李淳风就将看到的现象如实禀报。李世民方才醒悟,立即下旨破除此风水。李淳风领旨后,命人在牛渠村的龙头山下盖了一座庙宇,镇住了龙头山风水。龙头山新的天子被夭斩,龙头山发出一声惨叫,失去了原有的气势,保住了唐朝江山的平稳。

牛渠村东居龙头山,西邻铁牛寨下,南有福昌宫、五花寺、光武庙、三乡驿,西有同轨城,加上村地域广阔,是文化、商贾集散地。吴氏家族人丁兴旺,生活富余。当时的吴氏家庙气势辉煌、远近闻名。清顺治年间连续三月暴雨,山洪爆发,村庄田地全部被毁。村民大都四下逃荒迁徙,少数迁到千佛寺附近定居,一脉逃至陕县李村定居,就是如今的吴坑村。多年后一日,村里来了一支朝中报喜队伍,说是吴姓一人高中状元,特来通报贺喜。可村里吴姓根本没有此人。事后得知是吴坑吴人中了状元,为啥吴坑吴姓中状元到牛渠村报喜呢?因为古时封建意识,有贵贱之分,贫苦人家出身底是不能做官的。吴坑吴人是逃荒落难之户,填上自己的劣势之家,无疑要落榜,故填是老家牛渠村。为此牛渠村与吴坑吴姓两处有多年不解误会,几年都没有来往。
吴坑位于西安至洛阳的官道下方,官道上经常有骑马人,马车路过。一日清晨,吴坑一老人去路上拾粪,嫌冷将箱底一马褂穿在身上,正好一骑马官员路过,见这一老人,飞身下马参拜。老人不知何故,原来老人身上穿的褂子是多年前皇上御赐的一件黄马褂。由此可见吴氏祖上有名望之家,只不过是年久淡忘罢了。
白的墙,灰的瓦,蓝的天,绿的水,天地阴阳,人文轶事,都在昏黄的夕阳下投下长长地影。那些游走的日子,那些瞬间的瞬间,洗刷不掉堆砌的岁月痕迹,那是属于牛渠的独家记忆。以上都是老人们的学说,现无存有任何依据留给跟后人有所发现,加以佐证罢了。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