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在一切的修行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情绪 。而很多人认为,坏情绪是需要克制和容忍的。但他们在“忍”了很久之后,确又放弃了,因为他们发现“忍”,貌似解决不了问题。《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若真是如此,这样真的可以解决吗?觉者面对众生,学者面对凡俗,一如父母面对婴儿,婴儿的无端哭闹,无理要求,情绪不定,见啥要啥,乃至吃饭喝水,不能自理,拉屎屙尿,不打招呼……做为称职的父母来说,本应毫无怨气,更无怨言,此乃分内之事,何假于外?但是我们看到的多数父母并非毫无怨气,毫无怨言,只是有的稍差一点儿撒气在孩子身上,有的略好一点儿抱怨给别人来听。很少有父母自始而终把养儿育女,当成一件人间至乐之事,如果有那恐怕又是一种溺爱,有始无终而多以凄凉、惨痛、悲哀、悔恨的结局来收场!人间修行之道,当以善始善终为本,倘若不能善始,则必反思改过以为善终。所谓忍者,当以忍己而不忍人为宗旨。扩充不忍人之心,则仁不可胜用。但有仁者之心,则爱满天下,人皆见其爱人如己,则无不爱之。既明恒爱人者,人恒爱之。当知恒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不敢恶于人,敬人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事人乃至于事地、事天,则德行川流不息,渐于四海,殊途同归,海咸一味,则人尽可以为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