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解构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的哲学问题。这个概念通过许多相关问题体现出来,例如:“我为何在此”“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它也是科学以及神学一直思索的主题。前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意识形态背景下也给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

生命的意义经常与哲学、宗教的存在、意识(自觉)、幸福等概念交集在一起,还会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领域,如象征符号、实体论、价值、目的、道德、善与恶、自由意志(自愿)、上帝观、神的存在、灵魂、来世等。而与科学的联系的关系不那么直接,科学在与之相关的话题上,一般会设置一定的背景与参数来描述与宇宙有关的事实。

现在很多人做一件事,
首先会问“这有什么用”,
但很少去想“这有什么趣”。
我认为人的最高追求就是有价值有趣味。
大家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
这是一个有趣的人。
人活到最后,
有趣比有用更有意义。

因为有趣,
我们生命才丰盛优雅,
我们才不会成为生活的奴隶。
吴冠中说:“中国的文盲不多了,
但美盲很多。”
现在很多人穷,
穷的不是物质,
也不是文化,
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
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

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
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
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
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
当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成为文明世界的价值观念时,人与人的关系归根到底也只是经济利益关系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相互利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强取豪夺都是司空见惯,精神堕落、道德沦丧也是不可避免。
“精神的空虚、心灵的寂寞、感情的颓废”,使“温情”、“友爱”、“互助”之类的字眼变得似曾相识但却遥不可及。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