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发现生活中有一种不对称的情感,在家庭里、在亲朋好友之间……
在家庭里,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很少,大多看到的是一半迁就着另一半。这种关系有时在外人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极不对称的,完全的是一物降一物。有次听朋友诉说她的老公懒到顶点,喝药送至眼前连手都不伸,躺在沙发上直接脖子伸过来张开嘴,药片被放进嘴里面,水杯送至唇边。她虽絮絮叨叨的说着生气却并不真生气,我也无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个男人的许多坏毛病都是这个女人惯出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油瓶翻了不会扶。垃圾从不倒,锅碗从不洗,水管堵了不理会,……甚至把他的衣服洗过熨烫好,连皮带都为他穿好。一次裤子上没皮带还发起火来……我听了只能赞叹她真会宠那个懒男人,活该她有干不完的活,多受罪!这种关系就像那赵本山演的小品中的白云与黑土,大家杨绛呵护孩子般无生活能力的钱钟书,一半无极限地迁就、包容着另一半。另一半享受着无尽的爱,有时还不知好歹。正可谓:你就是我手心里的宝贝!受苦受累也无怨无悔。
朋友之间也有极不对等的情意。出门在外游玩,一个朋友总操持着另一个朋友的生活,一人为另一人马前鞍后,提行李备水果打饭。一人发号施令,一人照章行事,心甘情愿,服务周到,活像主人与仆人,像上级与下级,这种不平等又和谐的感情常常令外人的我们羡慕不已或心里稍有不忿。

家里有几个孩子的,虽然大人们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就像女儿说的,手心手背的肉能一样多麽?父母总认为一碗水端平了,可伸出的十个手指并不一般长,往往有偏向。要么偏向弱的,要么偏向小的。不是有天下老都向小么?说明祖宗们早就知道待孩有道,但也有偏向。祖宗们还为这种不平等的感情找来了理由:家本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放爱的地方。爱就不要计较得失,不要计较谁多谁少,否则家就会鸡犬不宁,家就要遭殃。自私是家庭的毒药,多少家,兄弟姊妹,因争端父母的爱不均衡而矛盾重重,致祸事多多。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是一方对另一方一味地奉献与索取。纵观古今,幸福的家庭都是爱营造出来的,爱与情决不能用天平来称量。
不对称的情感处处可见,更为突出的是单恋,那种低到尘埃里的,那种多情总被无情恼的,那种愿为对方毫无缘由的绽放,愿为对方屈尊降贵的投入……等等,这都能说明情感发展到了极致,爱到了极致就有了迁就的、无原则的、一点也不苛求回报的极不对称的情。像张爱玲的情,读来无不令人呃腕叹息……几乎所有的深爱都是一物降一物,总是爱得深的一方付出多,饱受的委屈也多,因此成就了一份厚重的情。
如此,不对称的情是不是也很美丽?!
我爱你与你无关……

作者简介:刘爱玲,洛阳三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