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随想
文/常宏斌

金黄的月亮挂在天空,桂花的缕缕清香飘在空中……噢,中秋节到了。
小时候,中秋节是十分盼望的节日。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升起来了,缠着小脚的奶奶在院中摆一张小桌,母亲在桌上放几个盘子,然后放几个苹果和几块月饼。那时的月饼比现在的个子大,比现在的烧饼还大一圈。然后,母亲会恭恭敬敬点上几根香。而我们弟兄姊妹则是眼巴巴看着月饼,香燃尽了,母亲用刀把那一个月饼切成八块,每人分一两块,手里拿上月饼,不敢大口吃,先是舌头舔几下月饼,感觉那样甜,然后,一小口一小口的用牙刮下来点月饼,生怕吃完。就这样,一小块月饼能吃一、二十分钟。
渐渐长大后,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月饼早已不是稀罕物了,品种也丰富了许多,有枣泥馅、蛋黄馅、肉馅、五仁;有广式、有苏式、也有复古的老月饼。可个头小了不少,想吃几个吃几个。但是,再也吃不出小时的味道了,现在想来,应该是那时生活水平低,也太饿了。
忽然想到古人的中秋会是什么样子?从诗词文章中略见一斑。
小孩子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读书人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浪漫之人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思乡的人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戍边的战士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中秋之美,美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的琐碎,使我们的心灵似乎失去了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追求,不要让高楼大厦挡住了心灵的明月。
中秋的月亮即将升起来,何不陪着亲朋仰望星空中的圆月,想想月中的嫦娥吴刚,那何尝不是工作之余的浪漫心灵的放飞呢?
宏斌于18年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