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写诗之三
艸根郶落
某人拿大葱插鼻子装象,天天说押不押韵的,天天仄仄平仄仄的,有本事你和余秀华去说去,有本事你与北岛较下高下,有本事你写出首烩炙人口的诗词来,我看也是一般般的。人品就是诗品,有些人自以为写了一二首诗,就很高大上了。别人给你个面子,便拿平平仄仄的专家来自居了,真个是贻笑大方也。诗歌,根本就不必太顾忌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只有近体诗才人为的来设条件框限并大讲格律,古体诗不需要平仄,只要押韵就好。 南北朝时期以沈约为首的文人提出了永明声律,即“平上去入”四声,严格依照四声入诗,极大的限制了诗歌创作的灵活性,甚至沈约他自己也不能够做到,却又恬不知耻地说教他人。至唐代,有人又将沈约的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这才出现了平仄对仗规律。但唐代除了律诗,绝句(近体诗,讲究对仗),同样推崇古体诗,陈子昂学习的魏晋风骨,初唐四杰学习慷慨悲直的文风,无需平仄对仗,而李白恰恰擅长古体诗,自由挥洒,风流俊逸,非常人能及,与李白不同的是杜甫,他的诗多是律诗,对仗精研,但不做做,对仗工整,流于自然。 所以,用律诗格律去审视所有的诗歌,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更何况律诗格律又有“一三五不论”,还有拗救等等变格。现在还来评审人家,某人是否太天真了?文学作品乃百家争鸣,豈是你独家开当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