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洛宁县脱贫攻坚文学作品专辑(四)
洛宁县脱贫攻坚文学作品专辑(四)
精华热点

脱贫攻坚壮河洛
王新玲
千年的洛河在期盼
它期盼一场春雨
古老的竹乡在等待
它等待一抹春风
2017年,历史应该铭记这一年
从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到实现共同富裕
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也是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
此刻,河洛大地上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骤然吹响
镰刀和锤头的红色信仰
让各级领导干部
以踏石留痕的信心
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此,人民群众的心中
荡漾起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共产党员啊,你们来了
一个个扶贫队员
带着神圣的责任
带着深厚的情感
告别亲眷,走出繁华的闹市
像一缕清风
载着县委的重托
披星戴月,走进千家万户
轻唤一声大娘,招呼一声大叔
和庄稼人同坐一条板凳
握紧双手,嘘寒问暖
用深情唤醒渴望脱贫的心灵
用坚强破开遏制富裕的冰封
托起百姓脱贫致富的雄心壮志
脱贫攻坚的号角从这里声声吹响
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转移就业成绩斐然
“八改两增” 敢为人先
危房改造,民生改善
“雨露计划”,人才不断
一条条水泥路像彩带在乡间蜿蜒
一座座“百姓大舞台”像繁星一样将新农村妆点
浴火重生,风凰涅槃
在新农村的建设征途中
河洛大地将展现出空前的壮美
在新时代的小康大道上
竹乡人民将迈出无比的豪迈
贫困,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渐行渐远
勤劳智慧的洛宁人民
将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

在家乡,我看见……
雷志远
以前在家乡 我曾看见
年过七旬的五保户借钱看病
八十岁的老两口没用过电扇
女儿远嫁南阳的老人米面将尽
年久失修的茅屋顶冒着炊烟
荒废的渠道里没有一滴水
旱魔狞笑在百顷荒原
下雨天胡同里到处泥泞
放牛归来的老人步履蹒跚
青壮劳力如同鸟儿飞向四方
村头闲坐的多是老弱病残
在家乡 我还看见
书记县长走进茅屋
握着贫困户的手嘘寒问暖
招商引资请来东北客商
筹办铅笔厂建设扶贫产业园
年轻的镇党委女书记
多次召开会议商讨脱贫攻坚计划
上东坡登西岭 考察选址 顾不上吃饭
时时刻刻奋战在第一线
雪地里的第一驻村书记
肩挑水桶走向五保户低矮的屋檐
半宿未睡的驻村干部
凌晨驱车奔向坤宇矿业所在的南山
村支书村主任不顾雪大风寒
登上秀才岭
筹划安装太阳能光伏板
在家乡 我清楚地看见
硕大的村标挺立在洛栾路口
书法家题写的郭庄二字醒目鲜艳
坤宇矿业资助的三十七万元
似输送的血液换来山乡健康的容颜
一千五百米长的水渠里清水欢笑
五百米长的竹林边围上护栏
水泥路自来水已通向家家户户
黑夜里山乡亮起了六十六杆灯盏
所有的茅屋不见了踪影
二十四孝的宣传画映衬着远山
文化广场栽植了绿竹
水池里飞溅着清澈的喷泉
宽阔的水泥路通向了山口
秀才岭的太阳能光伏已开始发电
今天在家乡 我动情地看见
第四扶贫产业园里机声隆隆
返乡的人们穿梭其间
百姓舞台上挂着彩灯
花池里的月季争芳斗艳
广场舞的音乐响彻云霄
脱贫的家乡人绽开了笑脸
村部里的干部仍在忙碌
楼顶上的霓虹灯炫着动人的色彩
我知道 脱贫致富的步子一直未停
明天的家乡更是一个艳阳天

致富奔小康,百姓喜洋洋
马伟芍
赶上时代的步伐
甩掉贫困的尾巴
今天发一粒致富的嫩芽
明天将会茁壮挺拔
我们齐心向前
奋力向致富的道路进发
奔小康的路上你我同行
团结一致才会走向成功
相互帮助是我们的品质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
兄弟姐妹们亲如一家
齐心协力把希望种下
智慧的头脑来策划
让洛宁这片肥沃的土地
绽放出美丽幸福的花
科技种植微企业
让各行各业
把更多的项目开拓
企业会让我们的经济增加
外出务工的就会返乡回家
空巢老人可以享天伦之乐
留守儿童再也不用思念爸妈
儿女绕膝前父母陪伴娃
其乐融融才是温馨幸福的家
党的政策让我们脱贫致富
社会主义给我指引道路
追寻富强民主的百姓
用行动展现和谐文明新洛宁
今天我们紧跟党的步伐
幸福大道就会通向每个人的家
(洛宁文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