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理想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
作者: 尹玉峰
曾几何时,谁反共、反政府,谁大搞自我矮化和民族虚无主义,谁卖力的鼓吹西方、神化美国,谁就被媒体和西方热捧,甚至有些媒体也不讲政治、丧失立场,是非不辨、忠奸不分,跟着瞎起哄、凑热闹,严重地扭曲了社会理想。再有,个别网站,只要为共产党说话,只要反美反西方,就被污蔑为“五毛”、“愤青”、“奴隶”,难道这些无良公知不是西方的奴隶?这些不仅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惩罚,还被奉若神灵、被尊为“砖家叫兽”,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讲政治、不反无良公知、不塑社会理想,中国不可能崛起,即使有所发展,也只能沦为待宰羔羊,最终成为国内权贵和西方列强的美味;我们都将痛失精神家园,终日昏昏欲睡,至死不能醒悟。
重塑社会理想,时不我待。中国社会理想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玉峰认为,应该是是: “爱国”、“为民”、“共富”、“平等”。
第一,“爱国”。爱国语义清晰且直击当前舆论造谣煽乱时弊,居首。爱国是人类亘古以来共有的共同情怀和政治情愫,是各国人民都认可的价值准则,具有社会理想价值同一性。在我们中华民族绵延发展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历史上曾涌现出了无数的爱国英雄、仁人志士。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到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篇”……成为五千年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实体,可以说,这些独具魅力的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
第二,“为民”。人人都应秉持为人民服务信念,而国家也是要为人民谋求幸福。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古人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爱国爱民,要尊敬我们的先辈,更要爱同我们一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师长朋友。我们要友善地对待每位公民,不分民族和职业;不管住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山沟和边疆;不管他是官员商人,还是普通工人农民,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要关心爱护那些鳏寡孤独和弱势群体,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古人还讲,“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我们必须饮水思源,怀抱感恩之心、关怀之情,努力回报人民群众,毛主席一生为民,因无私而伟大一一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
第三“共富”。“共富”话题不温不火地已议论多时,近来骤然趋热。特别是在面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贫富差距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共富话语犹如饥渴中的甘露,给人以向往。共富是当前这个阶段最能号召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口号,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道义所在。在全民共富语境下,大家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干好每一件工作,把劳动同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汲取丰富营养,滋养自己的精神和品格,激活内心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创造美好的生活,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一人人共享。
第四,“平等”。平等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中国更应该理直气壮地不懈追求。文明人类在平等友善、崇尚真美旗帜引导下,人们越来越向简朴高尚的生活方式回归,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辉正在撒向整个世界的精神天空;岁动星移转玉盘,思想独徜徉。两袖岚辉向人间, 玉兔美, 桂花香。当为世人洗眸子,识北斗,辨玄黄。举杯邀月,夙愿伴华年。平等世界风物好,宜放眼, 诉衷肠。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成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这是美好的社会理想,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
理想是路,政府是车;当载人民,奋勇跋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民说。犯我理想,定抨不饶;长我志气,灭狗威恶,浩然正气,常逐鬼魔;理想社会,红色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