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峰《读心》专题
走向完美
文/尹玉峰
过去你们还在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说地;忽然他就离你远去,在朋友圈里,他早就咬牙切齿地把你屏蔽了,不让你看他的朋友圈动态,他却更加热衷于窥视你的朋友圈动态。想方设法找到你的毛病,坑害你一下。这还是真正的朋友吗?
用时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伺候,那不是真正的朋友
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
时光,带不走真正的朋友
山川载得起风火雷电
湖海容得下冷暖春秋
绿叶对红花缱缱绻绻
日月在天空昼夜职守
心喜桃园结义花开一般自然
又若晨露接纳朝阳一样悦眸
朋友啊朋友一一无需想起
只因为从未忘记心灵守候
说到心灵守候,才回归到真正的朋友层面上来。生活中,许多人都是匆匆过客。但是,最纠结于心的,是因为你在走向完美才多了一些暗中恨你的人。这些暗中恨你的人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理状态,我们如何对待?这是我要在下面展开心理分析的。
嫉妒,是一种病态的陪葬
有只鹰,妒忌另一只比它飞的高的鹰,于是它对让猎人把另一只比它飞的高的鹰射下来。猎人说,好,你给根羽毛我放箭末,我好把那鹰射下来。
于是妒忌的鹰就拔了根毛给猎人,但是那鹰飞的太高了,箭到半空就掉下来了。猎人又说,我再射一次。于是,妒忌的鹰又拔了根毛给猎人,当然,还是射不下来。
最后,妒忌的鹰身上已经没有毛可拔了,比它飞的高的鹰还是没有射下来。妒忌的鹰也再飞不起来了。猎人说,我抓你好了,于是就把妒忌的鹰抓走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假如自己经常有这些反应就要立刻注意了,不能让这种心理长期存在,对人对己都是有害无益。
只有因别人的成就而高兴,因别人的不幸而担忧,才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现。同理心:“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
能够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是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要知道,嫉妒的背后都是带有恶意的,如果让嫉妒心里恶性循环下去,你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也会成为嫉妒的陪葬品。
嫉妒你的人有3种表现
嫉妒心理每个人都会有,你需要防范的,是那些不仅仅嫉妒你,还会把嫉妒演化危害较大的行为。嫉妒你的人有3种表现:
1,无视或贬低你的成功:当你取得了某些成就的时候,他不会恭贺,而是装作若无其事,甚至会过来泼冷水,试图贬低你的成就,同时脸上毫无掩饰地露出扭曲的表情。
2,从此与你结下梁子:嫉妒的人在面对你的成就时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要处处拆你的台,他不是以自身的成功为动力,而是以让你失败为目标,对你的嫉妒之情已经抑制不住了。
3,无法承受你的光芒:嫉妒心理源自于强烈的自尊心以及内心深处的自卑,而你的成功会加重他的自卑感。过去你们还在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说地;忽然他就离你远去,在朋友圈里,他早就咬牙切齿地把你屏蔽了。
明中不欢迎你暗中是讨厌你的
明中不欢迎你,暗中是讨厌你的。假借朋友圈比喻,从不给你点赞或评论的人(不太熟识的除外),到底是什么心理,我来帮你戳穿:并不是他没有时间,也不是他对谁也从不点赞或评论;他只不过是选择性的进行着,只是没有选择到你而已。甚至早就给你屏蔽了,表明他明中不欢迎你,暗中是讨厌你的。
这种情况,你别再往上贴了。同样讲心理学,我不会给你淋漓鸡汤,更不会欺骗你”吃了3个包子,再吃1个”就摆脱了“明中不欢迎你,暗中是讨厌你的人”。对于一个人的忠告如何,对于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忠告更是如此。
回头我还是对个体的人,展开心理分析;至少,不让你去做“傻瓜中国人”。现代人在互联网的社交产品中,相比较在实际生活中,其真实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更为强烈。一个人对你吝啬到连一个没有半点成本的点赞或评论都不给与,还值得你热脸贴冷屁股吗?
明中不欢迎你,暗中是讨厌你的人,也不见得是坏人,只是他把好的教养与高情商被目光短浅的小农经济、唯利是图的市井文化污染了;于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蛮横无理的心理漫延起来。
固然,人人都渴望消除心理上的孤独,得到生存上的帮助;人人都需要很多朋友,但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都是在孤独中变得强大起来的。与人交往,兴趣、志向不同,尤其是世界观不同,对于“明中不欢迎你,暗中讨厌你的人",做到心中明了,淡然一笑,而且能够笑到最后。
揣摩决断又权谋,鬼谷亲传四小优。
斧钺刀枪求大道,纵横天地论春秋。
庞涓助魏施拳脚,孙膑齐国守上游。
季子六国悬相印,不敌张仪戏诸侯。
走向完美的人境界再提升
我也常常遭遇暗中恨我的人,心中一时也无限烦恼。但是一年前,有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南国的释密修上师给我发来过一首禅诗:他写道:
菩提明镜非尘埃,心系众生顿悟开。
毫不利已奉天下,专门利人参佛台。
我称赞道:好一派智慧光明,充满了喜气、朝气、活力与友善、仁慈、宽阔的心怀!
不料释密修上师这样回答道:尹大师高人,贫僧盼求机缘一起喝茶论道。恭请。
释密修上师如此尊重他人,提升了人们的智慧与生命的品质,庄严自己;从而令佛菩萨真正伟大光明的智慧,福祉八方;令众生更有智慧、更光明、更快乐地理解、摄受、享用而得到绝大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福祉大千的厚道。
有缘拜谒南国大和尚释密修,首先要感谢罗公序伦。罗公序伦: 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教育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诗人、学者、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治国方略课题组副组长、中国梦组委会主任、慈善中国万里行发起人和领导者、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专家学者管理委员会副会长、民政部社会工作基金社区文化基金顾问、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世界艺术家”级别品审资格认证顾问、世界华人艺术家大会顾问、第十届全国电视文艺“百家奖"评析终审评委、中国传媒记者协会会长、中国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慈善中国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瀚海墨缘文化艺术院院长、专家学者管理委员书画创作研究院院长。
罗公序伦用当代卓异文人花鸟画的艺术风范,换取了华人爱心人士认可的救困扶贫行动。志以探求艺术价值的真理一一他团结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幅画,一千五百万人民币捐献给江南水灾难民;无数个昼夜青灯走笔的诗书画印,闪烁着家国情怀的光辉,终于照亮读不起书的1341名山区里贫困孩子的心坎儿一一他们安享着朗朗读书声的温暖。
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
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提升到了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不少,鄙陋粗俗者颇多。如何能让人们见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而罗公序伦却让人们见到了这种境界。
罗公序伦在艺术人生中建立了明澈而光辉的文化人格。文化人格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人格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一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吟鞭东指即天涯!
近日,我的《读心》栏目,更多地关注了罗公序伦的艺术人生;释密修大和尚每每看到,都发来赞语。他说:当社会承认真正的艺术价值时就好了!罗公序伦在总结艺术时,也常常高度概括道:真正的艺术价值所在是回报社会。
其实,社会是浮躁的。霞光云影、水湄之上泛舟,艺术的灵魂纤瘦,却是千年等待,为你捻花入梦,摘下漫天星辰承载缠绵诗笺;让我们用信念,叠成一只只小船,让理想飘荡在心湖水潺潺,那里没有世俗的污染啊,只有艺术的灵魂在歌唱一一朵朵心莲开!
朵朵心莲开放时
“淡泊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涵养。嬉笑怒骂即是生活,花开花落便是人生。人无常势,水无常形,繁华过后皆云烟。山一程,水一程,走过的都是春秋,看过的都是浮云,没有一样是自己的永恒。何不如、张开双臂,尽情拥抱每一幕花开的幸福,悄然领悟每一片落叶的安息。看淡了春秋,自然看淡了如梦的浮生“……
每天早晨,我都能通过微信,看到释密修上师的朵朵心莲,在浅浅的岁月流光中,铭刻一段段恬静的心音:那派云卷云舒,素心素笔,自乐安然的气象。于是我把盏沁心芳茗,去拥抱旭日暖阳,心里无限舒畅。在这个浮华的社会里,我劝朋友们静静聆听释密修上师的禅定心音。
“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段路有每段路的风景,每段路有每段路的担当。一路上会有风和日丽,也会有雨雪风霜;会有艰难险阻,也会有一马平川。有人相伴也罢,一人独行也罢,人这一辈子,总有些事情需要你去面对,总有些无奈需要你去承受。无论怎样,都要守住自己的心。人生无常,心安即是归处”。
聆听释密修上师的禅定心音,我眼前的世界,仿佛一草一木都在低语,只愿安静些,再安静一些。有些记忆在心底里轻轻打捞,归于本真,素心素颜,素笺素笔,安之若素;走进淡泊,走进心灵宁静,如此甚好一一生命的旅途,清风盈然,鸟语花香。
释密修上师说: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一个自私的人注定会伤害到自己,而一个快乐助人的人,反而会得到更多益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为后来者开门的人,不要试图使世界成为死巷。人生中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终会帮助到自己。只要我们把自私从心里赶走,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光明”。
释密修上师还说: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
完善自我终所求
虽然我是红尘俗子,但与释密修上师几次相见,心若闻到花香,生活别有一洞天,丰盈多姿!
心若闻到花香,我就不会计算付出的多与少,计较收获的得与失;心若闻到花香,才能够温暖和摆脱尘世间所有的忧伤与苦痛,才能令那些枯燥乏味的生活充满情趣和意义,让自己彰显生命的光辉!
心若闻到花香,我就会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让生命从此柔美从容,轻盈自由。大千世界,有一种人生叫淡然自若,有一种生活叫怡然芬芳,有一种态度叫宠辱不惊,有一种幸福叫随遇而安。
人生在世,或会受许多委屈,不要因此而难过;一个人越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会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致与精彩,就不能太在意,不让委屈揪住我的心、扰乱我的生活。
智者懂得隐忍,原谅那些伤害,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如果我的一笑置之的去对待哪些无聊的事情时,那些兴致勃勃的伤害,便会无趣而退了。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与厚道者相交后,宁静淡泊里,朵朵心莲开!
理解了人生,就理解了艺术;千苦万苦人最苦,用艺术点亮人生,福祉大千!尊重他人是根本,美丽情怀显境界,完善自我终所求。
一一(摘自:《尹玉峰心理分析报告》)
尹玉峰,沈阳市生人,现居北京。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