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看滴滴顺风车事件
文/胡说
浙江温州乐清市女孩赵某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县,在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8月25日,警方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
胡说和大多数人一样,首先得向女孩的受害表达万分悲痛,对于一个花季凋零的生命表示惋惜,对受害者家属表示同情,对施暴人的残忍表达强烈的愤怒,当然也得对滴滴运营平台的管理漏洞给予谴责。
最近这事件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新媒体更是助长了这种恐慌情绪,各种分析和抨击满天飞,大伙义愤填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谴责凶手、谴责滴滴,甚至谴责社会。但今天我们姑且不论以上种种,我们从其他视角看一下这个事件。
生命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任何时候都不容挑战。这起案件虽是极端个案,但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值得深思总结。滴滴只是发病的表,根源不在滴滴,没有滴滴,同样的恶性案件,还是会发生,以别的形式发生。
司机和乘客之间产生的纠纷,潜藏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是从滴滴开始有,也不是少了滴滴就没有。这其实还是个概率问题,想想滴滴那么大的基数,概率上不时出现问题,也正常,就因为他是新生事物,哪怕出现一起事故,也不能被人所容忍。之前出租车时代,恶性案件不见得比滴滴少,也没人怪在出租车的存在的头上。特别是网约车出现之前分布在道路上的各种黑车,有更大风险,但由于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年轻女孩都知道这个安全风险,所以乘坐时候就会特别谨慎,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
其中的逻辑在于:黑车危险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意人身安全的大多数乘客就不会去打黑车;但滴滴网约车不同,司机需要经过实名认证,目前有上亿的用户,几乎一家独大了,乘客已经默认上车是安全的。
所以出事之后,才引发了这么大动静。
真正的矛盾点,不是平台认证通过了“危险司机”,而在于,乘客认为滴滴平台能够保证其安全,但其实平台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再往深了说,出事故的都是年青女性,如果都是屌丝大老爷们乘客,你就是完全不审核,也不会出事故,司机能图到你个啥?
年青女性为什么不注意保护自己呢?为什么图便宜坐滴滴呢?坐滴滴本质和坐黑车差不了多少。这反而侧面反映如女乘客对滴滴安全性的信任和高估。
导致恶性案件更深层次的根源是这个年青司机入不敷出的生活,消费的能力远远高于赚钱的能力,就是平时常说的好吃懒做,创业失败也是根源于些,入不敷出的漏洞会不断扩大,开始父母给添洞,慢慢父母没有能力添洞的时候,个人经济情况崩溃就会危害社会,反正日子也不成了,不如就干一票。
如果有一大批生活特别失败的屌丝青年,年青女性你怎么防也防不住,只能听天由命,就象白银案那个男主,他就是想报复社会,除非把他弄死,否则,他总能逮到机会。难道你一辈子不出门?
其实这种个例事件就向恐怖主义一样,造成的实质伤害对于家庭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于人类社群里来说并不大。全球每年车祸丧生大约125万人,糖尿病和高血糖每年夺走约350万人的生命,污染和粮食安全则夺走了大约700万人的生命。相较于这些大概率的死人事件,全球因为各种人为恐怖主义死亡人数约为2.5万人,而且主要集中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叙利亚等地区。
这类恶性事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造成的实质性伤害不大,但是恐惧和愤怒,却会让全社会动用强大的力量来全力反击,过度反应。特别是媒体等夸大其词,更是导致社会恐慌和愤怒,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
恶性事件随着经济恶化会愈演愈烈,滴滴自然有改进的地方,但是不治标。很多人叫嚣取缔或者怎样,那只会让新的商业模式夭折。企业不应该为不断恶化的社会治安背锅,这只是个压力出口。本质是这样的人存在他就会报复社会,可能投毒可能酒店放火可能利用载客奸杀。
这些改进属于系统的社会改进,事件只是触发点和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