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1941年9月生于河南偃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主席,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等。张海的书法五体皆工,入古而不为古法所泥,锤炼出新。他的草隶、行草书,删繁就简,形简意丰,风格烂漫,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
出版有《张海隶书两种》《张海书法》《张海新作选》《张海书法作品集》《张海书增广汉隶辨异歌》《张海书法精选》《张海书法选》《张海书法作品选》《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作品选》《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作品选》《佳作解析—张海行草书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佳作解析—张海隶书宋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在郑州大学书法学院讲座时,曾结合自己几十年从艺道路的体会,谈过一段话。大意是书法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永远不会有成就的,读来令人警醒、让人深思。
一、学书法兴趣当然很重要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拿起笔去写字的动力。身边经常有人说:您让我去做苦力吧,莫让我写字!为什么呢?“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好像机器房里没有原料,发不出蒸汽,任凭你多大的机器,总要停摆......”(梁启超语)可以说,学书法,没有兴趣那就是活受罪。
二、很多兴趣浓厚的人却没有写出名堂
然而并不是有兴趣就能写出名堂。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的书法爱好者,对书法非常钟爱,从小喜欢,长大喜欢,老了还喜欢。小时有空就练,长大了抽空还练,退休了也在练。但是,若把他练了几十年的字拿出来让专业人士看,有的连门都没入。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只停留在兴趣的层面,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不会为了达到目标一步一步去提升自己,不仅是学书法,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做出多大成就。
三、关键要把兴趣顺时转化为目标
只有兴趣持续发酵,才有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出现目标,由不清晰到逐渐清晰。有了坚定目标,才会有动力拜访老师,请教学习,有计划、分阶段地临习法帖,渐渐地水平一步一步提高,离成为书法家的目标才会越来越近。打井原理告诉我们:只有认定一个目标不断深入挖掘才能最终取得大的成功,经常转换目标的人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常言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