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母爱是什么?或许是藏在细碎光阴里的声声叮嘱,更是浸在岁月褶皱中的层层担忧。作者强军先生以细腻笔触,将天下母亲的爱,拆解为贯穿子女一生的“怕”——从腹中生命的健康,到校园时光的顺遂,再到社会打拼的安稳,这份“怕”如无形的线,牵系着数十载光阴。
文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叙事,却在产检单的摩挲、台灯下的陪伴、深夜的等待里,让每个读者都看见自己母亲的身影。那些看似卑微的担忧,实则是最坚实的铠甲;那句“走了就再也不怕了”的轻叹,更是道尽了母爱最纯粹的本质。
读懂了母亲的“怕”,便读懂了世间最深沉的爱。愿我们在这些温暖的文字里,回望母爱、珍藏母爱,也学着回应那份跨越岁月的深情。(290字)
【散文】
天下好母亲的“怕”与爱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好母亲的人生清单里,似乎总填着密密麻麻的“怕”。那些细碎的担忧,像一根无形的线,从她得知腹中孕育了新生命的那一刻起,便牢牢系在那个小小的身影上,牵牵绊绊,走过数十载光阴。这“怕”没有重量,却沉甸甸压在她心头;没有形状,却在岁月里勾勒出最深情的轮廓。
最初的“怕”,藏在产检单的每一项指标里,藏在药房的药盒上,藏在深夜未熄的灯光下。她会把B超照片平摊在床头柜上,指尖一遍遍摩挲那团模糊的阴影,仿佛能透过胶片触到生命的温度。医生说孕期要远离辐射,她便把家里的微波炉用布罩起来,看电视时特意搬个小板凳坐在三米开外;听说某种食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她立刻把冰箱里的存货清理干净,从此三餐只敢照着孕期食谱细细搭配。夜里翻身时总下意识放慢动作,连咳嗽都要捂着胸口轻轻压抑,像捧着一件薄如蝉翼的瓷器,生怕一丝磕碰惊扰了腹中的宝贝。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她总在心里反复追问:这小小的生命是否长着健全的四肢?眼睛是否能看清这世间的光亮?会不会有看不见的缺憾,让他未来的路多些坎坷?这份担忧在婴儿呱呱坠地的啼哭中稍稍停歇,却又立刻换了模样——她开始盯着襁褓里的呼吸是否均匀,体温是否正常,连睡觉时都要侧着身,隔一会儿就伸过手探探小家伙的额头,生怕病魔趁着夜色悄悄找上门。奶温要试了又试,尿布要换得勤了又勤,连抱孩子的姿势都要对着视频反复练习,怕力道不当伤了那柔嫩的身躯。
幼儿园的铁栅栏,成了母亲新的担忧边界。清晨送孩子入园时,她总会在门口站到晨检结束,眼睛像被磁石吸引,牢牢黏在那抹小小的背影上。看着孩子笨拙地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她心里早已转过百十个念头:会不会因为抢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推搡?吃饭时会不会没人喂就饿着肚子?午睡时能不能自己盖好被子?有次孩子放学时眼角带着泪痕,嘴角还沾着饭粒,她立刻蹲下身细细询问,得知是被同伴不小心撞到后,一边皱着眉轻轻嗔怪“怎么不告诉老师”,一边掏出纸巾温柔擦拭,转身时却悄悄抬手抹掉眼角的湿润。后来孩子读小学,她的“怕”变成了书桌前的陪伴。台灯下,她捧着和孩子一样的课本,鼻梁上架着度数渐深的眼镜,比孩子还紧张那些算不出的算术题、背不熟的课文。孩子做题时,她不敢大声说话,连走路都踮着脚尖,只在水杯空了的时候悄悄添满温水;考试前,她会把知识点整理成易懂的口诀,陪着孩子一遍遍背诵,怕他跟不上进度,怕他在课堂上因答不出问题而露怯,更怕那份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青春期的风一吹,母亲的“怕”又添了几分沉重与小心翼翼。初中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日记本上了锁,电话里会和同学聊起她听不懂的话题。她路过孩子的房间时,脚步总会不自觉放慢,偶尔听到里面传来争执声,心就跟着揪紧,怕叛逆的种子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怕孩子在迷茫中偏离轨道。有次孩子因为和老师顶嘴被请家长,她在办公室里连连道歉,回家的路上却没说一句重话,只是轻声讲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把道理藏在絮絮叨叨的家常里。高中的教室窗外,她的身影成了常见的风景。每天午休时,她总会提着保温桶准时出现,里面装着精心熬制的汤羹或洗净的水果,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模样,眼神里满是欣慰,却也藏着不易察觉的试探。她会旁敲侧击地问起班级里的同学关系,小心翼翼打探孩子的心思,怕懵懂的情愫耽误了学业,怕孩子在人生的岔路口选错方向。直到孩子背着行囊走进大学校园,她的担忧也跟着跨越了千山万水。电话里的叮嘱从“认真听讲”变成了“按时吃饭”,从“别和同学吵架”变成了“照顾好自己”。听说孩子所在的城市降温,她立刻网购了厚外套;得知学校附近有疫情,她每天守着新闻,直到收到孩子报平安的消息才肯安心入睡,怕他沉迷玩乐荒废学业,怕他在陌生的城市吃不好、穿不暖,更怕他受了委屈没人倾诉。
后来孩子步入社会,母亲的“怕”终于从学业转向了烟火气的生活。她会在新闻里看到职场纠纷,立刻拿起手机发长长的消息,反复叮嘱“凡事多忍让,别和同事起冲突”;听到身边人议论婚姻不睦,又会借着打电话的机会旁敲侧击,细细询问孩子的感情状况。孩子加班到深夜,她总会熬好粥等在客厅,哪怕困得眼皮打架,也要等到那扇门被推开才肯安心;孩子抱怨工作辛苦,她不会说太多大道理,只是默默把洗衣篮里的衣服洗干净,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婚礼当天,她笑着给孩子整理婚纱或西装,指尖轻轻抚平衣角的褶皱,眼角的皱纹里却藏着闪闪的泪光。她知道孩子长大了,要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可那份“怕”却丝毫未减——怕孩子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受委屈,怕新的家庭里没有人像她那样细致地照顾孩子,怕曾经在她怀里撒娇的宝贝,如今要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
岁月是最无情的刻刀,悄悄催白了母亲的头发,压弯了她的脊背,也让她的“怕”变得愈发温柔而卑微。她开始刻意放慢说话的语速,怕自己口齿不清让孩子不耐烦;做事时总要反复确认好几遍,怕因为记性不好给孩子添乱。生病时宁愿自己扛着,偷偷找邻居帮忙买药,也不愿轻易给孩子打电话,怕打乱他的工作节奏,怕让他为自己分心。有次孩子带着礼物回家,她摩挲着包装精致的礼盒,却连连说“别乱花钱,我什么都不缺”;孩子要带她去医院做体检,她总推脱“身体好得很,浪费那个钱干什么”,直到被硬拉着出门,还在念叨“耽误你上班可咋整”。某个午后,孩子握着她枯瘦的手陪她晒太阳,她忽然转过头,脸上带着释然的笑说:“等我走了,就再也不怕了。”那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人心上,疼得人眼眶发酸,却又让人读懂了这份“怕”背后深沉的重量。
原来母亲的一生,都在为孩子“怕”。从腹中的懵懂生命到独立的成年人,从学业的起伏到生活的琐碎,她的担忧从未停歇,却也从未成为孩子的负担。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怕”,是寒冬里的暖衣,是酷暑中的凉茶,是风雨中的伞,是黑夜中的灯,是裹着深情的铠甲,默默护着孩子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这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母亲的爱却藏在层层叠叠的“怕”里。她的“怕”有多深,爱就有多沉。这份爱不求回报,不慕虚名,早已随着岁月的流转,刻进孩子的骨血里,成为他们面对世界时最坚实的底气,成为他们前行路上永不枯竭的勇气与力量。而那些曾经的“怕”,终将在时光里沉淀为最珍贵的记忆,提醒着每个人:在这世间,曾有一个人,用一生的担忧,诠释了最纯粹的爱。(2515字)
共2644字 2025年9月26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