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韵》征文之三
国 门 前 的 宣 誓
长篇纪实文学
《青春国境线》 节选
文/ 欧之德
1969年 12 月11 日,对于我和我的战友们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早晨。阳光一大早就从冬日清冽、蔚蓝的天空中泼洒了下来,仿佛是被一个空明而又高贵的容器过滤了。看起来它虽然还是像平时一般充满了热带气候的炽烈和明丽,但是,在我的眼中,它今天更光芒四射,更炫目耀眼。因为我意识到,尽管太阳没有国界,现在这片阳光还是照在中国国土上,但很快,我们就要越过国境,阳光也是国外的了。正因为如此,突然之间竟觉得它如此清亮,如此温馨,像一团充盈在天地之间的光芒和水流。运载我们的汽车团的一辆辆草绿色解放牌军车,在早上8 点钟就迎着均匀而有活力的光波,一辆接一辆地准时开到了这儿,依编号顺序停在尘土飞扬的公路边,集合在祖国的大门口。这儿叫磨憨,是中国与老挝接壤的边境口岸,属西双版纳勐腊县尚勇公社的地方,这一带居住着傣族和苗族。记得不久前,《解放军报》曾经登载过中国外交部发表的一则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和老挝右派派飞机入侵云南省勐腊县苗寨地区进行轰炸和扫射。声明说,美国和老挝右派既然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武装挑衅,就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我不知道被轰炸的地区是不是就在磨憨这一带。眼下没有谁去想磨憨这怪怪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只见四周都是一片蓝湛湛的森林,高大的不知名的树木一棵棵耸峙在明洁的天空下,林中有鸟儿在鸣叫,清脆的声音把森林衬得更加宁静。远处有几户分散的民居,简陋的草房上空飘着袅袅炊烟。近处公路旁的荒地上,密密匝匝的长着一人多高的野蒿野草,虽然有一层厚厚的尘土蒙上的枯黄,也仍然显露着它们曾经有过的繁茂疯狂。人总是喜欢把眼前见到的最物与自己熟悉的同类地方对比,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在这之前曾经守卫过的畹町,同样是边境口岸,显然,磨憨远不及畹町的“繁华”,一共只有几间矮小破旧的房子,分别为中国海关、边防检查站什么的。总体来说,这儿街不成街,集不成集。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边关。包括我们头天晚上在县城接受勐腊县革委会欢迎时,灯光昏暗中所看到的勐腊县电影院,竟然是一座偌大的茅草房,“大厅”中的座位是用一根根粗壮的楠竹搭成的,用红油漆在竹子上写上座位号,令人升起一种苦涩中的嘲笑之感。但是,不管怎么说,磨憨毕竟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边境口岸,我们的五星红旗在这儿的蓝天白云下高高飘扬着,他是一个国家的庄严象征。鲜红的国旗在早晨的阳光下更加光芒炫目。饱满的山岗、绵亘的森林透着一股清新峻峭的魅力,再穷,也是祖国的土地啊。
此时,磨憨已全是军人的集结,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指挥员们的口令声,战士们不习惯穿老挝人民军服装的调笑声,搅动了两旁沉寂的森林。淡淡的晨雾开始散开,许多浅黄色的云片从五星红旗的上空飘过,组成一些不规则的很好看的图案,昭示着今天会一直是一个睛空万里的好天气。过了这五星红旗就是老挝了,或者说,就是援寮抗美的战场了,我们的军车车厢顶上,已经架起了带伪装网的高射机枪,进入了真正的临战姿态,这是在国内从来没有过的开进形式。我们在等待,等待北京时间九点整举行正式的出国仪式。集合号声响了,所有在车下的人,以及检查车辆的汽车团的司机们,全部按单位迅速集合,刚才还是人声车声交织的场面,随着号声落地,刹那间静了下来,只听见一片跑动的脚步声。不到半分钟,大家就齐刷刷地整齐列队路边,面向一片金亮亮的云彩,作好宣誓的准备。平时集合,绝对没有这样快速、庄重的动作,整个场面一片肃静,只有晨风吹动森林发出的鸣鸣声。1分钟、半分钟,20秒、10秒……我的心跳得很厉害,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在之前,我曾经羡慕过那些援越抗美的出国部队,现在,我也即将援寮抗美了,“寮”是老挝的代称,我们支援的地方是紧邻中国的上寮地区。能担任援寮抗美任务,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豪。但是,我也同样知道,出国后或许是硝烟弥漫,或许是枪林弹雨,意味着每个人都生死难卜,但是,此时这些想法只是隐隐约约的“一闪念”罢了,谁也不会流露出丝毫退缩的情绪……突然,嘹亮的军号响了起来,九点钟到了,领队的机关协理员一声洪亮的“立正”口令,我们象天安门受检阅的部队一样,并拢双腿,炯炯目光投向前方。穿着老挝人民军军服的副团长威严地站在队列前,用略带拖声的山西口音,声音激昂地朗诵般地宣读:“最高指示:‘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们,要支援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革命斗争’。”接着,他又缓慢而高声地说,“同志们,在战无不胜的毛主席光辉思想指引下,我们就要奔赴援寮抗美战场了,现在,让我们面向北京面向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庄严宣誓。”“刷”的一声,犹如疾风卷过,我们全部人员都庄重地举起了右手跟随着副团长铿锵有力的声音宣誓表忠: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誓死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
誓死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争光!
誓死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争光!
誓死为伟大的中国人民争光!
誓死为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争光!
宁愿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
此刻,当“五个伟大”的口号以这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印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时,我感到我的手臂确乎有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是在特定环境下群体宣誓的威力。如果说,5分钟前我还隐约冒出能否活着回来的念头,那么,我现在脑子里什么“私心杂念”都不存在了,只有“满腔热血”的豪情和慷慨激昂的宣誓声在心中激荡,如果此时前面就是刀山火海,要我们立即冲锋,我相信,我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概就是在这样各种形式的政治激励下激发出来的,在一群自认为肩负光荣使命、争当英雄汉的男人团队中,谁要表现出懦弱,那是会被所有人鄙视的,你只有在抬不起头的境况下退出这个团体。此时,我看见,好多人都和我一样真正的热泪盈眶。宣誓完毕,立即分头登车出发。汽车发动机声再次一片轰鸣,罩在高射机枪上的伪装网被卸下了,长长的枪管昂着头对准了天空,向祖国告别的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我乘坐的卡车序号为8 号,我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车。汽车缓缓驶过屹立在国境口岸前的五星红旗时,全车人都立正向国旗致以庄严的军礼。
再见了,祖国!
再见了,祖国人民!
等待我们回来吧,两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
~~~ ~~~ ~~~ ~~~
附抗美援老背景资料(编者搜索于百度):
抗美援老挝(1961-1978)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应老挝政府请求,为支持其抗美救国战争而提供的军事援助行动,包括物资支援、公路修建和防空作战,有力配合了老挝人民的斗争,巩固了中老友谊。
主要行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干预老挝内战,扶植亲美势力。应老挝人民党和政府请求,中国于1961-1974年之间提供援助:
军事与物资援助:无偿提供枪支11万支、火炮3700余门、枪弹1.6亿发,并培训2000余名老挝军事人员。
公路建设:1962-1978年,派出11万工程部队,修建7条总长822公里沥青公路、桥梁131座、涵洞2677个。
防空作战:1969-1973年,派出高炮部队2.1万余人,作战95次,击落美军飞机35架、击伤24架,保障筑路安全。
结果与影响
伤亡与牺牲:269名中国军人牺牲,其中210人安葬于老挝烈士陵园。
历史意义:行动加速了美国撤军(1973年),巩固了中老关系,老挝政府授予中国部队自由勋章和英雄勋章。
附 《岁月流韵》文集征稿启事
《岁月流韵》文集现向银发族老同志们发出邀请,请用您生花之妙笔,写锦绣文章,将您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回忆录、散文、随笔、书信体等形式展示出来,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辈儿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创新未来。
征文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 内容主题:
1. 存史资政:记录珍贵的历史细节与个人体悟,为后代留下真实生动的时代注脚。
2. 交流互鉴:促进老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共享人生智慧与生活乐趣。
3. 启迪后学:用您的故事与经验,教育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奋发有为。
4. 陶冶情操:丰富晚年文化生活,在笔墨书香中涵养性情,乐享晚年夕阳红。
二、体裁形式:散文、随笔、短篇纪实、书信体等均可。篇幅不宜过长,散文、随笔2000字左右,短篇纪实控制在5000一10000字以内为宜。
三、 稿件要求:
真实性:内容须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力求真实准确。
健康性:内容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原创性:投稿作品须为本人原创,未公开发表过(或在特定范围内征得同意后可转载,作者应对所投文稿内容及文字负全责,除错别字外,编辑不作仼何修改)。
投稿格式:标题+姓名+原创投稿
(不按格式要求投稿的不予采用)
四、评优奖励
截稿后,栏目将根据阅读量,点赞点评量,并请专业评委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注:编委评委均不参与评奖)
投稿微信:guyu6464
截稿日期:2026年8月31日
《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编辑部
2025年9月19日
~~~ ~~~ ~~~ ~~~
作者 欧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