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玉山钟声
紫金玉山落成的第三年,山巅自生一口青铜钟。每逢雨夜,钟声便不敲自鸣,声波在长江水面刻出细密卦象。渔夫们发现,循着这些卦象撒网,总能满载而归。
张清澜已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天师。她在惊蛰这日登临玉山,发现钟身不知被谁刻了首小诗:"云镜照肝胆,玉山作骨梁。莫问归何处,春风是故乡。"
更奇的是,当她抚过诗句时,竟感受到青禾的脉搏——那少年真的化作了山河灵气。当晚她梦见青禾坐在桃树下弈棋,棋盘是华夏版图,落子处皆是龙脉节点。
第四十七章 匠心复苏
南京琉璃塔的重建工程中,工匠们发现了个奇迹。每当月圆之夜,塔砖会自动发出清鸣,砖面浮现出《鲁班书》失传的章节。
领头的木匠师傅在清明那日收到神秘图纸:改良的纺车能织出云锦,新式水车可引江灌溉。图纸署名处,画着面小小的镜子。
最令人称奇的是秦淮河畔的老茶馆。说书人突然都会讲同一个故事:少年风水师化龙护苍生。有细心人发现,每个版本里青禾的衣着都暗合当下节气,仿佛他始终在聆听人间。
第四十八章 龙脉学堂
同治三年,上海开埠的汽笛声里,有个梳长辫的年轻人创办"格致龙脉学堂"。他教授的课程很特别:如何用罗盘测量电力,怎样借星象预测潮汐。
学生在学堂井底捞出块刻满星图的青铜板,经辨认竟是失传的"浑天电动图"。更不可思议的是,板背刻着行小字:"待铁鸟飞天日,可往西北寻我。"
人们这才发现,授课先生的容貌与玉山幻影中的青禾极为相似。只是他袖中总藏着面小镜,镜里时而是江南烟雨,时而是大漠孤烟。
第四十九章 世纪之约
戊戌年中秋,北平菜市口血雨纷飞。有个戴眼镜的留学生跪在玉山下,怀中《天工开物》被鲜血浸透。他恍惚看见个古装少年从山壁走出,往他眉心点了点。
三年后,这个留学生成了地质学家。他在祁连山勘探时,根据梦中指引找到处玉矿。矿洞深处是整块水晶雕琢的密室,墙上刻着完整的《青囊奥语》现代注解。
最令人震惊的是,注解末尾的日期竟是"公元2024年"。而落款图案,正是当年青禾在安庆沙盘上画过的反咒符。
第五十章 镜里千秋
公元2024年谷雨,紫金山天文台收到段奇异信号。信号破译后是篇《龙脉电磁说》,作者署名"沈青禾"。
年轻的研究员顺着信号源找到玉山,在钟楼下挖出个钛合金盒子。盒中平板电脑播放着穿越千年的影像:青禾站在未来城市上空,脚下是穿梭的磁悬浮列车。
"诸君可见,"影像中的少年微笑,"龙脉即是国运,藏在每颗赤子心里。"
画面最后定格在当代地图,九条光带从昆仑出发,连接着粤港澳大桥与贵州天眼,缠绕在华为园区与比亚迪车间。而玉山位置,始终亮着面不灭的明镜。
山风拂过,漫山镜面花瓣叮咚作响。老守山人说,那是青禾在念诵新的《撼龙经》:
"莫道青囊无觅处,且看神舟上九天。
龙脉原在民心驻,镜里山河万万年。"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