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镜碎龙吟
墨渊老人桃木杖顿地,整个溶洞回荡起钟磬之音。封存沈堪舆的水晶柱应声开裂,那截桃木剑剧烈震颤,剑柄的天机镜碎片发出刺目强光。
"不可!"青阳疾步上前拦住青禾,"父亲以身镇龙脉,取出碎片则龙气溃散!"
但为时已晚,三块悬浮的碎片与剑柄碎片产生共鸣,强行破开水晶柱。沈堪舆的遗体在空气中化作飞灰,只剩那截桃木剑落入青禾手中。四块天机镜碎片合而为一的刹那,整座焦山剧烈震动,地下湖水位急速下降。
湖底露出青铜铸造的九州舆图,图上山川脉络中流动着水银。在长江入海口位置,有个明显的凹槽——正是天机镜的形状。
第二十七章 百年骗局
"我们都被骗了。"墨渊老人摸索着青铜舆图上的刻痕,"这不是镇龙器,而是锁龙器。"
他揭示惊天秘密:明朝刘伯温遍斩天下龙脉是假,实为将龙气引入焦山封印。沈陈两家先祖所谓的护龙盟约,不过是看守封印的狱卒。而天机镜,正是开启封印的钥匙。
青禾想起父亲笔记里的蹊跷处——那些被涂改的星图,原来都是在掩盖这个真相。假苏绣云腕间消失的烙印,正说明她不是真正的守镜人一脉。
溶洞顶部开始坍塌,一块落石砸碎部分青铜舆图。水银流入破损处,竟显现出隐藏的二十八宿星图,其中心宿位置指向南京紫金山。
第二十八章 星移斗转
张清澜以血为墨,在玉尺上快速推算:"七日后乃甲子轮回,若不在紫金山布阵导引龙气,江南必生大乱。"
众人从焦山秘道撤离时,青禾在通道壁发现父亲刻下的遗书。原来沈堪舆早知真相,故意让陈家夺走假《奥语》,真正的手札藏在青禾幼时的长命锁里。
更令人震惊的是,遗书透露青禾生母并非苏绣云,而是沅湘郡主的转世——那位在地宫水晶棺中的女子。当年沈堪舆用禁术使郡主还魂,才生下拥有天师血脉的青禾。
出口处,假苏绣云带着黑衣死士守株待兔。她撕下人皮面具,露出与陈世襄相似的眉眼:"把天机镜交给姑母,饶你们不死。"
第二十九章 紫金论道
众人突围抵达紫金山时,发现山顶观星台已聚集各路风水师。武当、茅山、岭南各派皆至,原来天机镜合一引发的天地异象,早已惊动整个玄门。
龙虎山张天师亲自执掌罗盘,见到青禾颈间胎记时长叹:"终究躲不过血脉召唤。"他出示派中秘典,记载着郡主转世必将引发龙脉重定的预言。
青阳在检查观星台时发现异常:台基的汉白玉被人替换成吸灵力的黑曜石。顺藤摸瓜查出,江南织造局竟也卷入此事——他们想借龙气重振皇商地位。
子时月食开始,青禾手中的天机镜自动飞向观星台中央。镜面映出的不再是幻象,而是九条金龙在云间缠斗的实景。
第三十章 金陵王气
月食最盛时,镜光直射紫金山腹。山体裂开缝隙,露出明代建造的引龙渠。渠中沉睡着九尊青铜鼎,鼎身刻着九州的山水脉络。
假苏绣云突然带人杀到,她手持的正是青禾幼年的长命锁。锁芯射出的红光与天机镜对抗,观星台开始倾斜。
危急时刻,容婆婆跃入引龙渠。她以身为祭唤醒青铜鼎,鼎中升起九道金光没入青禾体内。剧痛中青禾看见千年龙脉记忆:从秦始皇断金陵王气,到朱元璋重修紫金山,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真相——天机镜本是传国玉玺的镜鉴。
当九鼎完全苏醒时,假苏绣云在金光中现出原形:她额间浮现的狼头图腾,证明她确是元室后裔。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