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血祭惊变
祭坛上狂风骤起,苏绣云腕间鲜血滴入阵眼,整个困龙渊地脉开始震颤。青禾眉心的金光与祭坛邪气碰撞,在空中交织出巨大的先天八卦图。
“以血为引,以脉为媒!”容婆婆掷出青铜罗盘,盘面二十八宿星辉大盛。陈世襄见状猛地扯开衣襟,胸口赫然浮现元室狼图腾:“今日便让沈家绝嗣!”
三姨太突然甩出九枚骨针,针尖淬着幽蓝光芒直射青禾要害。千钧一发之际,崖下突传来清越鹤唳,白衣少女乘鹤而来,袖中飞出玉尺击落骨针——正是龙虎山当代天师嫡传弟子张清澜。
“陈家逆天而行,不怕遭天谴么?”少女玉尺点地,整个山谷回荡起道家真言。祭坛裂缝中突然涌出清泉,水中浮起无数金色符咒。
第十七章 龙虎天师
张清澜指诀变换,泉水化作水龙缠住陈世襄。这时众人才看清,她颈间挂着的天师令竟与青禾罗盘材质相同。
“二百年前龙虎山那场大火,原是为掩护你们沈家转移《奥语》。”少女扶起虚弱的苏绣云,指尖掠过她背后星图,“沅湘郡主本是张天师外孙女,沈张两家早有盟约。”
崖顶忽然传来冷笑,那位绛紫道袍的陈世襄之弟现身。他手中托着的,竟是本该在地宫的沅湘郡主水晶棺椁:“师兄,别忘了师父怎么死的!”
青禾这才震惊得知,自己父亲与陈家兄弟本是同门,当年因龙虎山掌门之争反目。而三姨太真实身份,竟是蒙古萨满教的“血莲使者”。
第十八章 八门移位
张清澜挥袖布下奇门遁甲,整个困龙渊景致骤变。休门落坎位,惊门镇离宫,生生将邪阵威力压住三成。
“没用的。”陈世襄之弟掐诀念咒,郡主棺椁中升起黑气,“当年沈堪舆在棺中留了后手...”
黑气触及青禾眉心金光时,突然化作父亲虚影。众人清晰听见遗言:“...龙脉核心在镇江焦山,需集齐三块天机镜碎片...”
三姨太突然暴起,袖中射出金蚕蛊。青禾本能地掷出黄金罗盘,盘面七十二龙分金刻度竟活过来般游动,将毒蛊尽数吸入。罗盘随即裂开,露出内层暗藏的焦山舆图。
第十九章 镜影迷踪
混乱中苏绣云挣脱束缚,扑向祭坛中央的逆转枢机。她以身为祭引爆正气,邪阵顿时出现裂痕。
“娘!”青禾欲冲上前,却被张清澜拉住。只见容婆婆取出随身多年的烟杆,杆头雕刻的睚眦突然睁眼——这竟是天机镜的第一块碎片。
镜光照射下,陈世襄兄弟露出惊恐神色。他们脸上皮肉开始脱落,显出布满咒文的骷髅面相——原来这对兄弟早在二十年前就该死去,是靠吸食沈家人精气维持的活尸。
三姨尖啸着化出三头六臂法相,却被镜光定住。她腰间的玉佩应声碎裂,第二块天机镜碎片滚落,镜面映出焦山藏宝洞的精准方位。
第二十章 金蝉脱壳
地脉崩塌在即,张清澜召来仙鹤载众人离去。临行前青禾回头望去,见陈世襄兄弟在镜光中化作飞灰,三姨太则被地底涌出的锁链拖入深渊。
仙鹤掠过龙潭镇时,他们看见陈宅已陷入火海。那些井水倒灌处浮起无数青铜镇物,正是前朝镇压龙脉的“厌胜器”。
在云端,容婆婆说出最后秘密:当年沈堪舆假意与陈家合作,实为找出所有镇龙桩位置。如今江南七州十八县的镇物皆已标记,只待焦山龙眼重启。
苏绣云在女儿怀中气若游丝,她将最后功力注入青禾体内:“去焦山...找守镜人...”话音未落,第三块天机镜碎片从她心口浮现,与另外两块发出共鸣。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