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暗河惊魂
冰冷的暗流裹挟着青禾向下游冲去,他在湍急的水流中勉强稳住身形。怀中罗盘发出嗡鸣,指针在坎位与离位之间疯狂摇摆——这是“水火相激”的凶兆。
前方传来瀑布轰鸣,青禾急抓住岩壁藤蔓。在荡向对岸的刹那,他瞥见瀑布后方竟有人工开凿的石阶,阶上刻着“玄武吐吞”的镇水咒文。
攀上石阶,眼前出现一座淹没在水下的地宫。夜明珠幽光中,可见九根盘龙柱按照九星方位排列,正中悬着一具水晶棺椁。棺中女子面容如生,发间别着的曼陀罗与母亲日前所戴一模一样。
“沈家后人?”苍老声音从柱后传来。青禾转身看见个浑身缠满水藻的老妪,她枯槁的手中握着半块鎏金腰牌——与坟场所得正好合成完整“钦天监正”令牌。
第十二章 朱雀衔书
老妪自称容婆婆,是前朝钦天监最后的守密人。她指向水晶棺:“这是嘉靖年间的沅湘郡主,也是你们沈氏先祖。”
据她所述,当年嘉靖帝欲断天下龙脉,沈家先祖与陈家先祖共同守护江南气运。谁知陈家暗中投靠严嵩,在龙虎山布下“七杀锁龙局”,致使沅湘郡主以身镇穴。
“你母亲本是郡主守墓人一脉。”容婆婆掀开衣袖,露出与苏绣云相同的卦爻烙印,“陈世襄娶她,是为套出地宫入口。”
突然整个地宫剧烈震动,水晶棺盖缓缓滑开。郡主手中滚出羊皮卷,展开竟是《青囊奥语》失传的“寻龙三篇”。卷末朱批刺眼:“陈氏叛盟,当受朱雀焚心之刑。”
第十三章 廉贞火起
青禾带着羊皮卷钻出地宫,发现出口竟是陈家祠堂供桌下方。此时堂中正在举行法事,三姨太披头散发舞动桃木剑,剑尖挑着的符纸无火自燃。
“廉贞火星!”青禾看见梁悬的七盏油灯突然爆燃,火苗组成北斗形状直指自己藏身之处。
陈世襄竟活着端坐主位,胸口缠着的绷带渗出血迹:“小子,可知地宫里的《奥语》只是上半部?”他掀开身后幔帐,露出被铁链锁住的苏绣云,“下半部在你母亲血脉里。”
三姨太突然甩出五帝钱,铜钱在地面布成“五黄煞”。青禾怀中的罗盘骤然发烫,磁针崩断前指向供桌下的暗道——那里透出母亲多年前埋藏的沉香木盒微光。
第十四章 武曲藏金
混战中青禾滚进暗道,打开木盒见到父亲亲笔信札。原来当年沈堪舆早算出陈氏反骨,故意在《奥语》中颠倒五行,真本藏在镇外废弃的铸币坊。
从狗洞钻出陈宅时,青禾与抬着嫁妆的队伍撞个满怀。红绸覆盖的箱笼里飘出熟悉香韵——正是母亲调制的“龙涎香”。他循着香气跟到镇东,却发现花轿径直奔向困龙渊。
暴雨倾盆而下,青禾在崖边捡到半幅撕破的嫁衣。布料内衬用血画着星图,标注处竟是铸币坊的“武曲位”。当他赶到时,只见坊中老熔炉被雷劈开,炉底露出密密麻麻的黄金罗盘,盘面皆刻着沈氏族徽。
第十五章 巨门洞开
黄金罗盘在雨中发出鸣响,指针齐指东南。青禾顺着方向来到悬崖秘洞,洞内石壁布满沈家先辈的推背图摹本。在最后一幅“百龙朝元”处,他找到机关暗格。
暗格中玉匣藏着的,才是真正的《青囊奥语》全本。书页间夹着沅湘郡主手书,揭露陈家本是元室后裔,妄图借风水局复国。而沈氏守护的,实是华夏山河气运。
洞外忽然传来厮杀声。青禾冲出看见容婆婆正与陈世襄缠斗,三姨太则拖着苏绣岩走向祭坛。坛上布置着逆转龙脉的邪阵,阵眼处竟需要至亲骨血献祭。
“晚了!”陈世襄狂笑着劈碎玉匣。却见《奥语》书页飞散空中,文字化作金光没入青禾眉心——沈家秘术,从来都是血脉传承。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