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三章 黔山蛊影
黔东南的雨雾带着甜腥气。
李墨渊在镇远古镇的驿站里,对着油灯观察掌心发黑的伤口——昨夜帮侗族老人搬棺木时,被棺底钻出的金蚕所伤。
「不是寻常蛊毒。」苏月棠用新铜镜照向伤口,镜中浮现出《连山易》的卦象,「下艮上艮,兼山艮...有人在用艮卦养尸蛊。」
驿站木门突然被撞开,跌进个浑身湿透的苗女。她银项圈上沾着血渍,怀里紧抱的靛蓝布包正渗出水珠——那水珠落地竟结成冰晶,晶体内封着半片甲骨文。
「巴蛇...巴蛇醒了...」苗女昏厥前死死抓住苏月棠的衣角,「阿婆说...只有镜卫能解...」
窗外响起密集的竹哨声,整座古镇的吊脚楼突然开始移动,廊桥旋转着组成巨大的八卦阵。
---
第六十四章 移寨奇门
裴云止的陌刀劈在移动的吊脚楼柱上,迸发出金石之声。
「诸葛亮的八阵图活阵?怎么可能在苗疆...」
三人跟着苏醒的苗女阿朵潜入密道,发现地下竟是掏空的山腹。穹顶镶嵌着夜明珠排成二十八宿,中央水潭浮着具商周时期的青铜棺——棺盖刻着《连山易》全文,而棺椁被九条铁链锁在巴蛇骨架上。
「那不是蛇!」李墨渊左眼刺痛,「是禹王镇压的相柳遗骨!」
阿朵解开布包,里面的甲骨文与铜棺刻纹严丝合缝。当她将甲骨按进棺盖凹槽时,整个山腹响起古老的吟唱。潭水退去,露出水下石刻的华夏九州图——其中岭南区域标注着「女丑之尸」的图腾。
---
第六十五章 僰人悬棺
为寻《连山易》残卷,众人溯都柳江而上。
僰人悬棺群的崖壁上,发现个被藤蔓掩盖的祭坛。坛中供奉的并非骨骸,而是整套西周青铜浑仪——仪盘中央凹陷处,正好能放入苏月棠的铜镜。
当铜镜嵌入,浑仪投射出星光照亮对面崖壁。原本看似天然的岩画,竟是幅用朱砂绘制的《连山易》归藏卦位图。图中「艮」卦方位,标着令人心惊的注记:
「周昭王十六年,楚人献女丑尸于此。尸泣而成蛊,王命铸镜镇之。」
阿朵突然指着水下:「镜子...在哭...」
铜镜在浑仪中渗出咸涩液体,镜面显现出远古场景:被剜去双目的女丑巫祝,正用血在龟甲上刻写诅咒——那诅咒的卦象,竟与李墨渊所中蛊毒完全相同。
---
第六十六章 蛊卦同源
夜宿苗寨时,李墨渊的蛊毒突然发作。
皮肤下窜动的黑气自动组成艮卦纹路,苏月棠试图用海神之力化解,却引发更剧烈的反噬。
「我明白了!」裴云止劈碎桌案,「蛊术本就是《连山易》的支脉!有人用卦象炼蛊,要重现女丑的先天巫力!」
阿朵取来祖传的骨笛,吹奏时所有银饰发出共鸣。笛声引动铜镜,镜中浮现出完整真相:女丑本是禹王麾下巫官,因反对用《连山易》镇压相柳被处死。她的怨念与相柳尸骨融合,形成了蛊术源头。
「要解蛊毒,需找到女丑被夺的双目。」阿朵指向峡谷深处,「阿婆说...藏在雷公山的太极田下面。」
暴雨倾盆而至,雷光中可见相柳虚影正在峡谷游走。
---
下回预告
· 雷公山下的上古祭坛
· 女丑双目与《归藏易》的关联
· 相柳遗骨苏醒的真相
· 李墨渊身世与先天卦象的终极秘密
苗疆篇再起波澜,更古老的谜团等待揭晓。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