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章 闽海惊涛
泉州港的黄昏被血色浸染。
李墨渊站在祈风石刻前,看着海浪将第七具尸体推上沙滩。死者皆面色青紫,掌心却捧着饱满的稻谷——这已是本月第三起「谷妖索命」案。
「不是妖。」苏月棠用新铸的铜镜照向尸体,镜面浮现出缠绕在稻谷上的银色丝线,「是蛊,南洋的尸稻蛊。」
海浪突然逆流,退潮后的礁石群露出惊人景象:三十六具宋代海商棺木呈八卦阵排列,每具棺盖都刻着残缺的《更路簿》星图。棺中遗骨心口,皆放着一粒用血浸透的稻种。
裴云止用陌刀撬开最大棺椁,发现内壁刻满琉球文字:
「开元七年,鉴真携经东渡,遇鲛人泣珠...」
记载在此中断。李墨渊的左眼突然刺痛,看见海底有座发光城郭正随潮汐起伏。
---
第五十一章 暗流寻踪
深夜的蕃坊集市,弥漫着檀香与海腥的怪异混合。
三人在追踪银丝蛊线时,闯入家看似普通的香料铺。店主是位蒙面波斯女子,她掀面纱的刹那,苏月棠的铜镜映出她耳后的鳞状纹身——
「镜卫后人?」女子脱口而出的官话带着闽南口音,「你们来迟了,妈祖的眼泪昨夜已被取走。」
她引众人至地窖,墙上的航海图标注着通往「瀛洲」的暗流。图中特别圈出处名为「七星礁」的险滩,旁边注着小字:
「每甲子,鲛人现世泣珠,珠落处现归墟之门。」
「取走眼泪的是群倭人。」女子指向窗外海面,「他们的船队今晨刚出发,带着...」她突然噤声,七窍流出银丝蛊线。
李墨渊挥剑斩断蛊线,窗外传来尺八乐声。对面屋顶上,有个戴天狗面具的乐师正在吹奏,他脚边躺着具被吸干精血的尸体。
---
第五十二章 古船秘舱
混入倭人船队的计划在黎明前实施。
伪装成暹罗商人的裴云止,用陌刀劈开底舱暗格时,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这艘朱印船竟是用唐代遣唐使船的龙骨改造,舱壁残留着鉴真弟子的笔迹。
「五弦琵琶谱?」苏月棠辨认出刻在肋骨的音符,「这是《婆罗门引》的变调...」
当她用铜镜映照乐谱,音符竟在镜中重组为星图。李墨渊的左眼与星图对视的刹那,突然看见千年前景象:鉴真第六次东渡时,确实有鲛人献珠,而那颗泪珠被藏进了——
「琵琶!妈祖的眼泪在琵琶里!」
与此同时,甲板传来倭人欢呼。七星礁海域升起海市蜃楼,楼阁间有白衣巫女正在弹奏五弦琵琶,每根琴弦都涌出滔天巨浪。
---
第五十三章 沧海龙吟
倭船在风暴中驶向海市蜃楼。
戴天狗面具的乐师现出真身——竟是明代失踪的御用监太监冯保!他怀抱紫檀琵琶冷笑:「万历年间咱家就该取得泪珠,却被郑和的镇海石所阻...」
琵琶弦动,海底升起三十六根石柱。每根柱顶都坐着具明代水兵尸骸,尸身手持罗盘指向不同星宿。裴云止认出这是失传的「星罗棋布阵」,而阵眼正在——
「月棠!镜子对准北斗!」李墨渊大喊。
铜镜与石柱群共鸣的刹那,鉴真埋下的后手启动:所有倭船突然调转船头,朝着海市蜃楼加速冲去。冯保惊恐地发现,自己手中的琵琶正在融化,泪珠化作蒸汽融入晨雾。
雾散时,海面浮现出郑和宝船的幽灵舰队。
---
下回预告
· 妈祖眼泪的真正用途
· 郑和留下的南海镇物
· 鉴真与鲛人的千年契约
· 隐藏在闽南童谣里的归墟密道
东海篇渐入佳境,更大的谜团即将揭晓。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