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伯吟
文/也求
文前小絮:赋体文乃汉魏盛行的一种文体,似诗似文,讲究铺陈叙事、对仗工整,但今日创作不必拘泥古韵,取其舒展自如、述怀言志之趣便可。笔者身为诗者亦事酿酒,故将亲身感悟融于字句间,与诸君共品杯中之物之本真。
天地有嘉谷,人间得玉浆。昔焦赣称"欢伯",庾信唤"流霞",渊明作"忘忧",东坡号"钓诗"。一盏澄明物,竟承千载文人墨客之精神,实乃造化玄妙。然世人举杯时,多见琼波荡漾,罕闻曲香背后之汗雨。
吾每于五更启窖,见蒸汽如云升腾,便思酒道如天道,需经九蒸九酿方得真味。选粮若择友,必颗粒饱满;蒸粮似治学,须火候精准。那摊凉时分最是磨人,待米温降至肌理相合,方敢匀撒酒曲。此时作坊寂寂,唯闻呼吸与稻粟细语,恍若诗思萌发前之静默。
最煎熬当属守窖。寒暑交替中,需如抚婴般昼夜检视温湿。去岁深冬,窖池忽现异状,举家抱衾轮值七日,终在年关前夜闻得醪香。当金液初淌时,稚子拍手呼"酒泪",吾却感己鬓角又添新霜。此间辛劳,较白乐天笔下卖炭翁,何止百倍?炭车碾冰易见,酒汗渗土难知。
或闻坊间"暴利"之说,常抚瓮苦笑。小灶酿酒本微利,三载陈化方得售,算来尚不及市井茶资。曾见沽酒客掷杯斥"浊醪",却不知此坛历经十八道工序,春采曲、夏制浆、秋开窖、冬馏香,岁月沉淀皆在坛底澄明处。
然吾仍乐此道。每见知己举杯时眉宇舒展,诗情如泉涌,便觉所有艰辛皆化作杯中风月。酿酒与作诗同理,皆需以时光为纸,用匠心作墨。今人但知欢伯解忧,可晓忧者本是酿者?幸有陶公"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之句,道尽饮者酿者相通之契。
时值新酒初成,特注半瓢邀月。愿诸君今后举杯时,稍念及:此中藏春风秋露,含星月晨霜,更浸润某处灯下守窖人之目光。酒魂不在价高低,而在天地人三才相合时,那份对自然之敬畏与对生活之赤诚。
2025.10.1首邑淩城
也求,江苏泗阳人。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多种纸媒、网络平台及多部诗选集。著个人诗集《诗路漫漫》。有多项诗歌比赛获奖经历。
附:淩城御液的传说(文/戴一平)
淩城御液是泗水王刘商的御用酒,说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公元前114年,刘商被封为泗水王,王国建都凌县(今江苏泗阳史集街道办凌城居委会)。刘商喜爱喝酒对诗联,常畅饮后与亲臣对仗取乐。
一次,刘商又在后宫大醉,郎中令陈顺和太仆龚霖等被召入朝。陈郎中诗赋虽好,但即兴赋诗能力不足,常因反应迟钝遭人哂笑,所以事先做好“三十六眼甘泉汇入清澈淩水,七十二单秘方酿就淩城玉液”两句诗联以备临场使用,这次果然派上用场。
这付对联,上联虽然平常,但用典深邃有嚼劲。相传淩水乃伏羲诞生之地,由百脉、金线、皇华、无忧、香泉露、苦苣等三十六眼泉水汇聚而成,就在刘商治地泗水境内。伏羲教民音乐后,又用稻米教民酿酒,酿酒用的水就是清澈甘甜的淩水。陈郎中上联一出,便受到刘商赞赏,刘商随即四面张望下联,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对出让他满意的下联。
解铃还须系铃人,刘商的眼睛最终还是落到了陈郎中的身上。
陈郎中稍微扭捏做作几下便念出下联。四座一片唏嘘之声,有人甚至高声呵斥陈郎中胡编乱造。陈郎中正两腿打小锣时,刘商哈哈大笑,连夸“好对!好对!”,并当即命太仆龚霖备马,陈郎中带路,前往品尝七十二单秘方酿造的“淩城玉液”。刘商相信陈郎中不敢欺骗他,知道淩城必有好酒。
陈郎中确实不是胡编乱造。陈郎中家住淩城西南五华里的小团庄,小庄北依丹穴山,得三十六眼山泉之水,淩水在这里几乎围合成一个圆。河水清澈甘甜,土地东丘西平,肥沃丰茂,盛产稻米,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宝地,伏羲母华胥姑娘大脚印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民间传说伏羲向天上酒旗星求得酿酒秘方后,又运用八卦术变化出米酒、瓜酒、花酒、雪酒、香酒、辣酒、泉酒、露酒等七十二单秘方教民酿酒。淩地近水楼台先得月,独得伏羲七十二单酿酒秘方精髓,上古以来酿酒便极为兴盛,几乎家家酿酒,户户飘香。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国君陈胡满公(陈氏得姓始祖妫满)因缺嗣而郁闷,夫人太姬(周武王长女)也求子心切向神祈祷。一天,有位道行高深的法师对太姬说:“以名贵的新酿祭天,可得贵子”。于是,派人访得淩地当时年高近百的酿酒名师陈老九,嘱其造酒。
陈九公从神农井取甘泉融入淩水,以神农五谷台的黄土造泥窖,秘制配方,精酿九九八十一天,终于造出通透醇香的“陈氏美酒”。陈胡满公饮后果然得子,于是将“陈酒”定为宫中宴酒,并挥笔写道:“天下佳肴何足爱,独有陈酒最宜人”,并令工艺不得外传。
其后,自陈九公起至陈郎中六叔陈老六这一代,酿酒秘方已有十六代相传。陈老六天资聪慧,改良秘方工艺,推陈出新,他酿出的酒更加清澈晶莹,密香馥郁,醇厚盈盅,后味怡畅,使人闻之神迷心醉,饮之留恋忘返,无人能敌,自然成为当地酿酒第一高手,被称为“酒神”,酿出的酒被称为神酒。
小团庄八卦地形,布局独特,可从西、中、东三路入庄。陈郎中选东路密道带刘商入庄。东路密道须穿越千米莲花洞,洞内有三十六眼泉水汇入一汪圆形清池,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池水清澈见底,甘甜爽净,池底有一深不见底的洞穴直通神农井,为淩水之源。这是酒神陈老六酿酒取水的秘密通道,外人不知。
穿过莲花洞,豁现千顷绿野,一片稻花飘香,小团庄即在眼前。刘商迫不及待来到陈老六的酒坊,只见陈老六仙风道骨不同凡响,满院飘溢的酒香早已熏得刘商口水直淌。他环顾酒窖中封藏的一个个精致的小泥坛,哪里还顾得及君臣礼节,迅疾命令开坛畅饮,直至与群臣大醉。迷迷糊糊间,刘商感觉到陈老六的小酒坊一刹那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凌霄宝殿,大殿上云雾缭绕,笙管齐鸣,无数衣着艳丽的仙女翩翩起舞,一片欢乐祥和气氛。刘商和各路神仙排列整齐站在殿下给王母娘娘拜寿,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笑得无比开心。献寿礼时辰到了,各路神仙纷纷拿出得意之宝,王母娘娘满脸微笑,让侍女收下礼物送上去逐个欣赏,轮到刘商时,他不慌不忙从怀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泥坛,众神窃笑,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脸上也隐隐露出一丝不悦的神色。
玉帝微微站起身体看着殿下问:“刘爱卿,这小泥坛有何特别之处?”
“启禀玉帝,此泥坛中装的是用我淩水密泉专为娘娘贺寿秘酿的美酒,叫做“淩城玉液”,具有美容养颜祛病之功效,也是我淩地人界的生命之酒,神仙长期饮用此酒不仅会法力剧增,而且容颜也会变得更加年轻貌美。”
“哦,真有此事?”玉帝用一脸怀疑的表情看着刘商。刘商打开瓶塞,一股香甜之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凌霄宝殿,各路神仙发出一片惊讶的声音。因为这种香气在三界之中的确罕见,别说普通的江河湖海,就连天池的水也没有如此神奇,观音菩萨的玉净瓶可以装得下无数江河之水,她也从来没闻到过这种气味,不禁点头赞美,之后又在玉帝耳边嘀咕了几句,只见玉帝满脸生辉点头许可。王母娘娘喜笑颜开大声宣布:“刘商爱卿献美酒有功,本后特赐仙果嘉奖,另外,玉帝准奏,刘商爱卿献来的这“淩城玉液”美酒改“玉”为“御”,叫“淩城御液”,为天庭专用”。
刘商一喜,酒醒大半,忙呼左右取笔记下梦中之荣,并下诏封陈老六的“陈氏美酒”为“淩城御液”,为泗水国御庭专供。
(载《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6月刊)
酿酒如诗
——赏读诗人也求《欢伯吟》及《淩城御液的传说》中的时间之味
文/昔三
读到《淩城御液的传说》与也求的《欢伯吟》,仿佛打开了一本泛黄的古籍,同时又闻到身边新开酒坛的香气。这种奇妙的交融感,正来自于作者也求独特的双重身份——他既是诗人,又是酿酒人。让我们跟随他的文字,走进一个由历史、传说与匠心共同构筑的世界。
先说《淩城御液的传说》,其实此篇也可算是饶有趣味的赋体文。它没有拘泥于严格的骈俪对仗,而是以舒展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泗水王刘商与淩城御液酒的故事。故事从一场宫廷诗联开始,郎中令陈顺急中生智的对联,引出了一段探寻美酒的旅程。
这个传说最巧妙之处,在于它将真实的历史人物(泗水王刘商)与缥缈的神话传说(伏羲、王母娘娘)无缝衔接。陈郎中那句“七十二单秘方酿就淩城玉液”的下联,本是情急之下的“应急之作”,却因刘商的好奇与信任,意外地揭开了淩地悠久的酿酒史。
传说中嵌套着传说:从伏羲教民酿酒,到陈胡满公因饮淩地陈老九所酿之酒而得子,再到陈郎中的六叔陈老六成为当代“酒神”。这些层层递进的叙事,仿佛为“淩城御液”这杯酒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灵魂。它不再是简单的美酒佳饮,而是承载了地方记忆、祖先智慧与王室认证的文化符号。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刘商醉后梦游凌霄殿的情节。在梦中,他进献的美酒从“玉液”升格为“御液”,获得了天庭的最高认可。这个梦幻般的场景,恰恰是现实中酿酒人最极致的荣耀幻想,即自己所酿之酒,能得到最权威的品鉴者的最高赞誉。也求作为酿酒人,想必对这个情节别有会心。
如果说《淩城御液的传说》是为我们呈现了一杯酒的前世,那么也求的《欢伯吟》就是为我们揭示了这杯酒的今生,以及它如何被酿造出来。
身为诗人,也求在《欢伯吟》的开篇就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他信手拈来酒在历史中的各种雅称:焦赣的“欢伯”、庾信的“流霞”、陶渊明的“忘忧”、苏东坡的“钓诗”。这些别称精准地概括了酒在文人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它是快乐的催化剂,是绚烂的灵感,是忧愁的解药,是诗思的钓钩。
但更为珍贵的是,也求并没有停留在风花雪月的文人咏叹上。他迅速将笔锋一转,写道:“然世人举杯时,多见琼波荡漾,罕闻曲香背后之汗雨。” 这一转,就从一个品酒者、赏酒者,转向了一个造酒者。这正是他作为酿酒人的身份在发声。
他为我们细致地描绘了酿酒的艰辛过程:选粮如择友,需要颗粒饱满,这是基础的严谨;蒸粮似治学,必须火候精准,这是过程的掌控;摊凉时分最磨人,需要等待米温降至肌理相合,这是对时机的耐心把握;守窖如抚婴,需要昼夜检视温湿,这是对生命体的悉心呵护。
这些比喻如此贴切而生动,因为它们来自于真实的生命体验。当他写道“去岁深冬,窖池忽现异状,举家抱衾轮值七日”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浪漫的诗人,而是一个在寒冬深夜为他的“酒孩子”忧心忡忡的工匠。当他听到稚子呼“酒泪”,却感己鬓角添新霜时,那种时间与心血付出的感慨,是任何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难以凭空想象的。
也求深刻地指出:“酿酒与作诗同理,皆需以时光为纸,用匠心作墨。” 这或许是他双重身份最精辟的总结。一首好诗,需要反复推敲、酝酿情感;一坛好酒,需要季节轮回、耐心守候。两者都是时间与心血的艺术。
也求的文字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他带领我们亲临他的酿酒现场:“吾每于五更启窖,见蒸汽如云升腾”这是视觉,我们仿佛能看到黎明前黑暗中升腾的白色水汽。“此时作坊寂寂,唯闻呼吸与稻粟细语”这是听觉,在极致的安静中,连粮食的细微声响都能听见。“当金液初淌时”这是视觉与期待的满足,是所有等待的最终奖赏。“算来尚不及市井茶资”这是现实的苦涩,道出了小众工艺者面临的经济困境。
这种现场感,与《淩城御液的传说》中陈郎中带刘商穿越莲花洞、豁见千顷绿野的场景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传说中的秘道、清池、酒坊,是也求每日工作的浪漫化版本。而也求笔下真实的辛劳、焦虑与喜悦,则为传说提供了现实的注脚。
当我们读到传说中陈老六“改良秘方工艺,推陈出新”,酿出无人能敌的神酒时,我们就能理解也求在现实中“春采曲、夏制浆、秋开窖、冬馏香”的四季轮回。传说中的“神酒”,不就是现实中酿酒人追求的那个极致目标吗?
在当今工业化量产的时代,《淩城御液的传说》和也求的《欢伯吟》共同为我们守护了一种关于酒的“本真性”想象。
传说告诉我们,一杯真正的美酒,应该有它的来处。它可能源自伏羲的秘方,可能与某位帝王的梦境相连,可能孕育于某个地理独特的村庄(如小团庄的八卦地形),可能得益于某眼神秘的泉水(如三十六眼泉、神农井)。这些传说,赋予了酒超越物理属性的文化生命。
而也求的实践则告诉我们,一杯真正的美酒,更在于它的酿造过程。在于选粮的严谨、蒸粮的精准、守窖的耐心,在于酿酒人鬓角的白发与灯下的目光。他诚恳地写道:“酒魂不在价高低,而在天地人三才相合时,那份对自然之敬畏与对生活之赤诚。”
这让我们明白,当我们举杯时,我们品尝的不仅仅是一杯美酒,更是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份匠心,以及酿酒人对自然与生活的全部理解与热爱。
通过《欢伯吟》与《淩城御液的传说》,我们完成了一次从历史传说到现实酿造,从帝王梦想到凡人执守的完整旅程。也求以其诗人与酿酒人的双重身份,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连接想象与现实的桥梁。
下次当我们举杯,或许可以像也求所期盼的那样,“稍念及:此中藏春风秋露,含星月晨霜,更浸润某处灯下守窖人之目光。” 那时,杯中之物,将会变得更加醇厚而有温度。
这,或许就是文字与美酒共同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馈赠。
2025.10.1淳隹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