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赠友人访扶桑两首
文/欧阳镜明
其一
浩渺接天处,友赴扶桑间。长风万里相送,碧海涌波澜。昔日东瀛传说,今见舟帆远影,心向那方滩。云际有灵鸟,似引客航船。
富士秀,樱花舞,韵千般。山川异域,多少佳景待君探。往昔历历曾载,今日重寻旧事,情愫越重峦。且待归来日,邀约游秦川。
其二
万里驭风去,襟抱托银鸥。扶桑初染霞色,云栈接瀛洲。欲跨蓬山鹤背,俯瞰鲸涛雪岭,天地入吟眸。袖底盛唐月,犹照古渡头。
携汉礼,访徐福,溯旧游。苔碑石碣,应识秦镜鉴春秋。踏碎千峰松籁,撷取一囊樱雨,诗骨淬清流。莫问归时路,星海正浮舟。
欧阳镜明乙巳年初春於古桃源
欧阳镜明,实名林云峰,江苏泗阳人,税务官员,酷爱诗词,览博群书。青衿始研诗词文学至今四十余载,心得厚积,硕果垒山。
读到欧阳镜明先生这两首《水调歌头·赠友人访扶桑》,不禁为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谊与开阔气象所打动。这位在税务岗位工作多年的作者,能在繁忙公务之余保持如此诗心,四十年如一日潜心研习,实属难得。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炽情,走进这两首赠别之作。
“水调歌头”这个词牌,相传源于隋唐宫廷的《水调歌》,经宋代文人完善定格。它双调九十五字,句式长短错落,既适合抒发豪情,又能表现细腻情感。格律上讲究平仄相谐,上下阕各四平韵,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著名的典范。
了解这个词牌特点后,我们更能体会欧阳先生创作的用心:他需要在严格格律中自由抒写,既要符合规范,又要自然流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身份:一位长期从事税务工作的公务员。这样的职业背景与诗词创作似乎相距甚远,但正是这种“数字与诗意”的并存,让我们看到精神生活的丰富可能。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热爱,四十余载不曾间断的研习,使得他的作品既有生活底蕴,又不失艺术追求。
第一首:深情送别的时空交响
上阕开篇“浩渺接天处,友赴扶桑间”,以广阔海天为背景,将友人之行置于宏大的时空画卷中。“长风万里相送”既是实写海风,又暗含深情送别之意。随后笔锋一转,从“昔日东瀛传说”到“今见舟帆远影”,巧妙连接历史想象与眼前景象。那只“云际灵鸟”既是海上实景,又似引领友人前行的诗意向导。
下阕“富士秀,樱花舞,韵千般”三组三字句,节奏明快,如画卷般展现日本风物。“山川异域,多少佳景待君探”化用古语,既点出地域特色,又饱含对友人旅程的期待。最动人的是“往昔历历曾载,今日重寻旧事”的时空交织——这里既有对过往交流的回忆,又有对此次行程的期许。结尾“且待归来日,邀约游秦川”回到本土,以故乡山水相约,完成了一个圆满的情感循环。
第二首:文化寻踪的精神漫游
如果说第一首是深情送别,第二首则更显文化寻踪的深意。
“万里驭风去,襟抱托银鸥”起笔飘逸,将旅程升华为精神漫游。“扶桑初染霞色,云栈接瀛洲”描绘出瑰丽的东方晨曦图。随后三句“欲跨蓬山鹤背,俯瞰鲸涛雪岭,天地入吟眸”气势磅礴,既有道家仙游的洒脱,又有拥抱天地的豪情。
最精彩的是“袖底盛唐月,犹照古渡头”。这句可谓全词点睛之笔,个人衣袖里装着盛唐明月,既暗喻中华文化的传承,又暗示着此次东瀛之行本质是一次文化寻根。月光穿越千年,依旧照耀着古今渡口,将历史与现实完美融合。
下阕用典自然,“携汉礼,访徐福,溯旧游”连续三个三字句,点明此行深意。徐福东渡的传说、苔碑石碣的历史痕迹,都在“秦镜鉴春秋”的意象中获得新的生命。“踏碎千峰松籁,撷取一囊樱雨”对仗工整而意境新颖,将艰苦行程诗化为艺术采风。“诗骨淬清流”更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在清流中淬炼诗心,正是他四十年诗词研习的生动体现。
结尾“莫问归时路,星海正浮舟”余韵悠长,将归期交付星海,既有超然物外的洒脱,又暗含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在品味这两首词时,我们不应忽略作者的特殊身份。欧阳镜明先生作为税务工作者,这个职业需要的是严谨、精确和务实。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对诗词的热爱,并且坚持创作四十余年,这种“数字与诗意”的平衡令人敬佩。
他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诗歌并非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精神家园。税务工作培养的细致观察,或许反而成就了他诗词中那种既真实又超越的特质。“诗骨淬清流”或许正是他的自况:在平凡工作中淬炼不凡诗心。
从艺术表现来看,这两首词有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时空交织的手法运用娴熟,从盛唐到当下,从秦川到扶桑,构建了开阔的意境;
二是用典自然不着痕迹,如“徐福”“秦镜”等典故都巧妙融入整体语境;
三是意象选择既传统又新颖,“袖底盛唐月”“一囊樱雨”等意象既有古典美,又具个人特色;
四是情感真挚而含蓄,没有直白的宣泄,却在细节中见深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严格遵守词牌格律的同时,能够保持语言的自然流畅,没有因辞害意,这需要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达到。
欧阳镜明先生的这两首《水调歌头》,既是赠友之作,也是自身艺术追求的体现。它们告诉我们:诗心不会因职业而受限,真正的创作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在四十年如一日的研习中,作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一边是严谨的税务工作,一边是自由的诗词天地。
当我们读着“袖底盛唐月,犹照古渡头”这样意境深远的句子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诗人的才情,更是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坚守文化传统的当代文人的形象。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对这个时代最美的诗篇。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一片“星海正浮舟”的广阔天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像作者一样,用数十年的光阴去守护那份最初的热爱。在这两首词作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示:在务实工作中保持诗意的追求,让平凡人生因精神的丰盈而熠熠生辉。
2025.9.28伯庸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