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画说》 作者/蓝高雄 画说·其一
起源传说象形魂,
文字绘画融一团。
秦汉渐分化华彩,
文明长河逐光燃。
新石陶彩纹巧绘,
岩画荒原诉古谣。
千年古迹留映像,
苍古遗韵自悠然。
画说·其二
战国帛画起雏形,
龙凤人物写情腔。
线条勾勒生死志,
青铜雕塑闪光光。
魏晋骨法腾逸笔,
淡墨重墨叠层芒。
心境挥洒千年前,
千秋画意共悠长。
释义与意境
第一首诗以追溯中国绘画的起源为线索,强调象形文字与绘画的渊源,涵盖新石器时代色彩的纹样、岩画的实证,描绘了古老文明的遗迹和传承的脉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艺术起点的敬仰,以及文明演进中不断丰富的表现形式。
第二首诗则转向早期绘画的发展,强调战国帛画的出现,象征绘画逐步迈向真实形象和情感表达的阶段。提到魏晋的“骨法用笔”与墨法,展现出绘画从模仿到心境抒发的转变,彰显中国绘画逐渐成熟、内涵丰富的艺术魅力。
主题总结
两首诗串联起来,体现中国绘画从象形文字的起源到战国魏晋的技法创新,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不仅是对历史的追索,也是对中国绘画独特精神的颂扬——从形象到情感,从雕塑到绘画,从物象到意境,展现出华夏文化深厚的审美意韵与艺术传承。
《画说》
在遥远的传说时代,象形文字悄然孕育着绘画的奥秘,仿佛天地间最初的一道光,穿越尘埃,点亮了未来的芸芸众生。那时的中国,将书写与绘画紧密交融于一体,犹如天地间的和谐共鸣。直到秦汉之际,这些如火如荼的符号逐渐划开了界限,成为独立的艺术,独自诉说着万千故事与情感。
考古的尘埃中,彩陶上的纹样如星辰闪烁,岩画上的奔腾野兽与神祗,诉说着祖先们与天地灵气的对话。那是时间的印记,也是生命的印证。新石器时代的色彩斑斓,任由岁月冲刷,却无法抹去那份纯粹的原始表达。它们是遥远的回声,是我们记忆中最初的画语。
′

进入战国,绘画的脸孔开始拥有轮廓与神韵。帛画上,人物舞动,龙凤腾跃,那是对生死与神祗的倾诉,也是丧葬的希望与梦境。线条在那时变得深邃而有力,纪录着一段段思想的碎片。青铜器上的纹饰,是古人对天地的敬仰,是符号与图案的诗意舞蹈。
岁月流转,魏晋的风吹起了绘画的浪潮。线条变得更有力度,更富戏剧性,“骨法用笔”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动。淡墨与重墨交织,像情感的交响乐,深邃而有层次,让画面仿佛在呼吸、在跳跃。在那一刻,绘画不再只是映像,而是一场灵魂的狂欢,是情感的表达,是心灵的呐喊。
画,是天地间永恒的诗,静静地诉说着生命的奥秘。每一笔、每一道线,都是古人的低语,是时代的回声。它们融汇在无声的空间里,如星辰般闪耀,引领着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绘画成为一种语言,将过去与未来连接成一片永不凋谢的花海。
——画说,从古至今,这是一场无尽的对话,也是心灵的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