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土 钟南山 药王 孙思邈

药圣 张仲景 医说 排律诗二首
作者/蓝高雄 研子、果遂艺人书画苑
一、医德与古今(首章)
百代医家耀古星,
扁鹊望闻问切明。
华佗巧夺病魔手,
麻沸散飘起药香。
张仲景辨证实,
伤寒杂病疗心刚。
孙思邈精诚医,
千金妙方载史长。
李时珍逐药鉴,
本草纲目载繁忙。
葛洪丹炼炼丹术,
肘后奇方护身康。
古今医术汇铸金,
医者仁心万世彰。
仁爱济世绕病患,
仁心手中善惩恶。
药圣 扁鹊

药圣 李时珍

药圣 葛洪
二、医路弘明(续章)
皇甫谧整理古医经,
甲乙善书古今明。
叶桂医案疑难解,
临证指引护患者。
宋慈断案悬壶济,
洗冤集录辨法灵。
薛生白辩温脉真,
卫气营血护人命。
当代钟山善诊疗,
科技传承永无违。
医者无畏临危难,
仁心仁术铸丰碑。
承前启后医路长,
追求健康永远追。
医乃仁术人间宝,
救死扶伤传千秋。
药圣 宋慈

药圣 薛生白
药圣 叶桂 《医说 》 ——传承与创新的永恒光辉:
医学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从扁鹊的望闻问切到华佗的外科奇迹,从张仲景的辨证论治到孙思邈的“药王”之名,每一位古代医家的智慧都深深塑造着中医学的发展轨迹。扁鹊凭借“四诊法”的开创,为临床诊断奠定了坚实基础;华佗以外科手术和“麻沸散”闻名于世,他不仅精通外科,还倡导养生之道的“五禽戏”。张仲景以“辨证论治”,总结临床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为后世医者提供了诊疗的系统方法。而孙思邈则以“医德为先”,强调医者的诚信与责任,用其毕生之力完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系统整理了唐代医疗的精粹,奠定了中医临床的基础。
继而,李时珍在明代编撰了《本草纲目》,以药物为核心,系统整理了中药学知识,使中药的理论体系更为完备。葛洪在炼丹术与药物学上亦有所建树,他的著作和炼丹实践不仅影响道教炼丹术,也为中医药提供了理论支撑。晋代的皇甫谧整理古代医术,撰成《甲乙经》,成为重要的临床指南;清代的叶桂善于治疗疑难杂症,其著作《临证指南医案》成为临床的宝贵遗产;宋慈则以法医学立名,《洗冤集录》详尽记录了尸体解剖、鉴定的方法,为法医科学奠基。同时,薛生白提出“卫气营血辩证”,深化了温病的研究。
药圣 皇甫谧

药圣 华佗 进入现代,医学不断创新,钟南山作为当代健康的守护者,以科学精神与人道主义精神,为国家抗疫、公共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古今医者的成就,既体现了中华医学丰富的文化传统,也彰显了医者仁心的永恒光辉。医学的精神核心在于仁心、诚信、创新和责任。传承古人的智慧,结合现代科技,我们可以在未来不断超越,实现人与健康的和谐共存。医者的使命不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在于传递希望、传承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这样的精神,正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永恒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