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编外人的符咒
“编外人”的桌子上,复习资料堆得更高了,几乎要将他瘦削的身影吞没。灯光下,他的眼窝深陷,嘴唇因缺水而起皮干裂。县城之行带来的震撼并未消退,反而加剧了他内心的焦灼。那片“墟”在蔓延,他必须更快、更快地砌好自己的墙,才能逃离。
但知识不再仅仅是知识,试题也不再仅仅是试题。在他过度疲劳和高度紧张的神经里,书本上的文字开始扭曲、变形,呈现出诡异的象征意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图形推理题,那些旋转的立方体、叠加的三角,在他眼中变成了彩礼盒子的不同堆叠方式,或是县城楼盘鸟瞰的抽象模型。《申论》范文里关于“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的华丽辞藻,自动拆解重组,变成了一纸纸冰冷的婚约合同和房产协议。
最可怕的是《公共基础知识》。那些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条文,本是支撑共和国意识形态的基石,此刻却与他绝望的个人处境发生了荒诞的碰撞。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就是:没有物质(彩礼、楼房),我的婚姻就是空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的上层建筑(婚姻、家庭梦想)坍塌,只因经济基础(编制、收入)一片废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向往就是考上编制,娶妻生子,这有错吗?为何如此艰难?
这些原本宏大、庄严的论述,在他极端个人化的解读下,变成了一句句针对他个人命运的残酷判词,压得他喘不过气。他不是在理解理论,而是在用理论丈量自己无底的深渊。
他开始产生幻觉。在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那二十四个字像二十四道金光闪闪的符咒,在他眼前飞舞,但他伸手去抓,却总是抓空。他看到“和谐”二字扭曲成了父母愁苦的脸,“法治”变成了彩礼借条上的红手印,“敬业”化作了工地上父亲佝偻的背影。
他猛地推开书本,双手抱头,发出压抑的低吼。复习,成了一场与幽灵的搏斗。他试图用这些“符咒”为自己开辟一条生路,却发现这些“符咒”本身,正映照出他处境的无望。他追求的“编制”,那个金光闪闪的符号,在“物质决定意识”的铁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即使他得到了符号,就能瞬间拥有符号所代表的物质基础吗?
这种深刻的撕裂感,几乎要将他逼疯。他趴在桌上,肩膀剧烈抖动,不是因为哭泣,而是源于一种灵魂深处的战栗。他意识到,他拼命想抓住的,可能根本不是救命的稻草,而是另一重更精致、更无形的牢笼的栅栏。
---
第十八章:流变的规训(下)· 喇叭里的幽灵
村里的高音喇叭,很多年没有响过了。那根挂在老槐树上的铁皮喇叭,锈迹斑斑,像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盲肠。然而,这个黄昏,它突然毫无征兆地,“刺啦”一声,响了。
先是一阵电流的杂音,像是沉睡的巨兽在磨牙。然后,一个遥远、失真、仿佛隔着一个时代传来的女声,断断续续地飘了出来。声音激昂,带着一种早已过时的腔调,在死寂的村庄上空回荡:
“……妇女能顶半边天……破除封建迷信……婚姻自主……反对包办买卖……”
是几十年前广播站留下的录音残片?还是守墟人召唤来的、来自共和国激情燃烧岁月的声音幽灵?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像一块石头砸进了粘稠的泥潭。
正在喂鸡的老妇人停下了手,茫然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困惑,仿佛在回忆一个遥远的梦。
靠在墙根打盹的光棍们被惊醒,面面相觑,脸上是荒诞的神情。“自主?”一个嗤笑一声,“自主到打光棍?”
梅嫂站在院子里,听着那“反对包办买卖”的呼喊,嘴角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自主?她的“自主”就是困在迷宫里,就是被“财鬼”和“家人”双重夹击。
阿光停下了砌墙的手,泥刀悬在半空。他听着那陌生的、充满力量的口号,再看看自己眼前这堵歪斜的、毫无意义的墙,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谬。那个声音描绘的世界,和他身处的这个“墟”,仿佛是宇宙的两极。
“编外人”也从书堆里抬起头,窗外的口号声与他刚刚苦读的理论条文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震耳欲聋的沉默。规训的声音从未消失,但它们流变了,异化了,在现实的泥沼中变成了空洞的回响,甚至成了反讽。
高音喇叭响了几分钟,然后又“刺啦”一声,戛然而止。村庄重新陷入死寂,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集体幻觉。
但那幽灵般的声音,确实来过。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处境的彻底荒诞。曾经用来打破枷锁的武器,如今却成了映照枷锁冰冷的镜子。曾经的解放话语,在物质和欲望的新疆域里,迷失了方向,成了徘徊在“墟”上空的、无助的幽灵。
流变的规训,最终训导出的,是一种无路可走的茫然。喇叭沉寂了,但那来自过去的质问,却无声地沉淀在每个听到它的人心里,加深着夜的重量。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