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迷宫的种子
自集市归来后,梅嫂便将自己更深地封闭起来。白日的喧嚣与赤裸的物欲展示,像一场风暴,刮走了她内心最后一点虚弱的伪装。夜晚,她不再试图抵抗那些窸窣声和幻象,反而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沉溺。
高烧般的困倦终于将她俘获。她的意识像一块坠入深水的石头,不断下沉,穿过冰冷的水层,最终跌入一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一个巨大的、由高大篱笆围成的迷宫。
迷宫。
这就是她每晚模糊感觉到的那个地方,此刻无比清晰。篱笆是枯萎的玉米秆和带刺的藤蔓纠缠而成,密不透风,散发着腐败植物的甜腥气。头顶没有天空,只有一片均匀的、令人压抑的灰黄色雾霭,提供着微弱的光亮。空气凝滞,听不到任何外界的声音,只有她自己急促的呼吸和心跳在迷宫里回荡。
她必须找到中心。一个声音在她脑海里低语,或者说,是她自己残存的意念在告诉她:迷宫的中央,有她要找的东西。是什么?一个答案?一个出口?还是那个看不见脸的新郎?
她开始奔跑。岔路无数,每一条都似曾相识,每一条又都通往更深的不确定。拐过一个弯,她看到阿光正背对着她,沉默地砌着一堵墙,那墙恰好堵死了通路。她呼喊他,他毫无反应,如同现实中的沉默。她只能折返。
另一条路的尽头,是“编外人”坐在一堆书本垒成的孤岛上,埋头疾书,对周围的困境浑然不觉。他的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的却是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像是在计算一笔永远算不清的账。
她又撞见镜中的“财鬼”,它此刻膨胀成一个巨大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气泡,表面反射着彩礼、楼房、汽车的扭曲影像,在迷宫中飘荡,发出诱惑的嗤笑,却从不指明方向。
奔跑变成了踉跄的行走,绝望像藤蔓一样爬上她的脚踝。疲惫和恐惧几乎将她压垮。她靠着一处篱笆滑坐下来,感到那由枯秆和荆棘构成的墙壁在微微搏动,像活物的肌肤。她甚至能听到墙壁内部传来细碎的呜咽和争吵声——那是母亲、弟媳、以及无数陌生女人的声音,她们也被困在了各自的迷宫里吗?
这个念头让她不寒而栗。迷宫不是她独有的惩罚,而是所有像她一样女性的共同囚笼。她们在其中奔跑、迷失、相互看不见,却被同一种结构所困。
就在她几乎放弃时,灰黄色的雾霭中,极远处,似乎出现了一点微光。那光非常微弱,但在这片绝对的灰黄中,却像针尖一样锐利。是中心吗?还是另一个陷阱?
梅嫂挣扎着站起来,拖着沉重的双腿,朝着那点微光的方向,再次迈开脚步。迷宫的种子早已种下,由家族的期望、社会的规训、物质的砝码和自身的焦虑共同浇灌,如今已长成了这片无边无际的牢狱。而她,除了走下去,别无选择。
---
第十四章:井边的合唱
阿光夜探玉米地撞见“无面女”的事情,不知怎的,还是在光棍们之间悄悄传开了。没有人大惊小怪,也没有人公开谈论,但一种诡异的默契在形成。恐惧,有时也能成为一种黏合剂。
月圆之夜。清冷的月光将村庄照得一片惨白,像是盖上了一层尸布。几个黑影,悄无声息地聚集到了村中央的枯井边。是阿光,还有另外几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光棍。他们彼此没有打招呼,只是默默地围着井口或坐或站,像举行一场无声的仪式。
井口黑黢黢的,深不见底,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守墟人的意识在井底盘旋,感受着上方传来的、活人的压抑气息。
终于,一个年纪稍大的光棍清了清嗓子,用极其沙哑、跑调的嗓音,哼唱起一首极其古老、旋律古怪的山歌。歌词含糊不清,大意是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山神赐福……但在此情此景下,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对自身命运的哀悼和质问。
有人开始跟着哼唱。然后又一个。声音逐渐汇合,虽然依旧不成调子,却多了一种粗粝的、原始的力量。这不是愉悦的歌唱,而是一种从喉咙深处挤压出来的声音,像是受伤野兽的哀嚎,又像是泥土被犁开时的呻吟。
他们唱的不是情歌,没有关于爱情的甜蜜;他们唱的也不是战歌,没有激昂的斗志。他们唱的,是一种存在本身的困顿,是生命力无法舒展、无法延续的淤塞之苦。歌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开,撞在冰冷的墙壁上,又反弹回来,显得异常空洞和悲凉。
阿光没有唱,他只是低着头,看着那口深井。他仿佛能看到守墟人那双冰冷的眼睛也在井底看着他们。他觉得,这口井不仅能照见命运,或许还能吞噬声音,吞噬他们这些多余人的哀愁。
这时,梅嫂也被这诡异的合唱惊醒。她站在自家院子的阴影里,远远望着井边那几个模糊的黑影。那合唱声传入她耳中,与她梦中迷宫的压抑感奇异地重合了。她忽然明白,男人们有他们的井边合唱,女人们有她们的迷宫囚牢。形式不同,痛苦的本质却如此相似。
合唱持续了不到一刻钟,便渐渐低落下去了,就像燃尽的篝火,最后只剩下一缕青烟。光棍们彼此依旧无话,默默地站起身来,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各自的阴影里。
井边恢复了死寂。月光依旧惨白。守墟人感到,井壁上似乎又多了一些无形的刻痕,那是今夜被倾诉又随即消散的苦闷。这场井边的合唱,是“墟”的居民们一次无力的宣泄,也是他们存在过的、卑微的证明。它无法改变任何现实,只是让这个月圆之夜,显得更加漫长和寒冷。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