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信誉
第一节:口碑的力量
“老匠服务队”接下的第一单厨房翻修活,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比预想的要快。那户满意而归的业主,成了他们免费的宣传员。没过几天,林守成那部老式手机的铃声开始零星地响起来。
“是林师傅吗?听说你们活儿干得不错,我家阳台栏杆锈坏了,能来看看吗?”
“老林啊,我亲戚家想打个衣柜,你们木工活接不接?”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试探,也带着基于熟人介绍的初步信任。每一通电话,林守成都认真接听,仔细询问需求,并和老马等人约好时间上门勘察、报价。他们坚持着最初的原则:价格公道,质量保证,绝不虚报工时和材料。
第二节:泥水里的尊严
有一次,给镇上一对老夫妇修补因雨水渗透而发霉的内墙。活儿又脏又累,需要铲掉旧墙皮,重新批腻子、刷漆。老夫妇家境一般,给出的预算很有限。其他装修队要么嫌钱少不来,要么报价虚高。
林守成和老马去看过后,发现主要是局部问题,便接下了这个活。他们仔细地做好防护,一点一点地铲除霉斑,用了最好的防潮材料,粉刷时更是精益求精。完工后,墙面光洁如新,老夫妇拉着他们的手,连声道谢,硬要塞给他们一篮子自己种的蔬菜。
这单生意几乎没赚什么钱,但林守成心里却很踏实。他知道,信誉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那篮蔬菜,比任何金钱都更能体现他们劳动的价值。
第三节:挑战与坚守
当然,也会遇到挑剔甚至想占便宜的客户。有一家,在墙面乳胶漆刷完后,硬说颜色和预想的有色差,想扣一部分工钱。老马气得当场就要理论,被林守成拉住。
林守成心平气和地拿出当时双方确认的颜色样本,在自然光下仔细比对,确实存在细微差异,主要是基底颜色和光线影响。他没有推卸责任,而是提出两个方案:要么,他们免费再薄薄地覆盖一层,调整到客户满意;要么,按原价九折结算。
客户见他态度诚恳,方案合理,反而不好意思了,最终按原价付了款,还说以后有活还找他们。这件事让服务队的几个人更加明白,遇到问题不推诿、讲道理、肯担当,才是立身的根本。
第四节:意外的“广告”
一天,他们正在给一户人家安装防盗窗,电钻声引来了隔壁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年轻人看他们施工规范,防护到位,便好奇地攀谈起来。闲聊中得知,这年轻人是县里报社的记者,回家休假。
记者对他们这个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老匠服务队”很感兴趣,问了他们组建的缘由、经营的模式、遇到的困难。林守成他们朴实的言语和对“信誉”二字的看重,打动了记者。
几天后,县报的一个不起眼的版面上,刊登了一篇小通讯,标题是《“老匠服务队”:用汗水守护尊严》。文章虽短,却客观地报道了他们的事迹。这下,“老匠服务队”在镇里甚至县里都有了点小名气。找上门的活更多了,有些甚至是小店铺的简单装修。
第五节:细水长流
活计渐渐多了起来,虽然依旧是零敲碎打,收入不稳定,但比起当初在劳务市场朝不保夕的日子,已是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需要看人脸色,不再担心被欺骗盘剥。每一分钱,都赚得光明正大,睡得安稳踏实。
林守成弄了个简陋的账本,每次收入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月底公开核算,利润平分。这种透明和公平,让这个小团体更加团结。休息时,他们也会凑点钱买点小菜喝口酒,谈论的不再是生活的艰辛,而是下一个活怎么干得更好,或者谁家的孙子孙女又考了好成绩。
“信誉”这个词,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客户满意的笑容、主动介绍的生意、还有他们自己挺直的腰板。这条路,他们走得慢,但每一步,都踩得无比坚实。
(第十八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