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归程
第一节:冬日的积淀
塞外的冬天来得早,寒风卷着雪粒,给广袤的田野盖上了银装。采棉季结束后,林守成和大多数工友选择留在了兵团农场。他们被编入基建队,负责维修灌溉渠、加固温室大棚。活儿虽杂,但都在室内或背风处,强度远低于采棉,更重要的是,生活有了稳定的节奏。
每月15号,工资总会准时到账。林守成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将其余的钱悉数寄回家里。每次去邮局汇款,他都能挺直腰板,在附言栏里多写几个字:“钱够吗?家里冷吗?小辉工作有信儿了吗?” 虽然回复总是只言片语,但他能感觉到,电话那头妻子的语气不再那么焦虑,甚至偶尔能听到一丝久违的轻松。
农场组织的冬季学习,他也积极参加。不再是被迫的政治说教,而是实用的农业技术、安全知识,甚至还有简单的文化课。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合同权益”,明白了遇到克扣工资该找哪个部门。这些知识,像一颗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发芽,让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可以任人拿捏的“盲流”。
第二节:家书的重量
年关将近,农场给留守的工人们放了几天短假,并统一组织了购买年货。林守成用积攒的零钱,买了几斤新疆的特产红枣、葡萄干,还有一条厚厚的羊毛围巾,打算寄回家。在给王桂芹的信里,他详细描述了农场正规的管理、不错的伙食、友善的工友,极力淡化曾经的艰辛,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想让家人安心的急切。
他也给儿子林晓辉单独写了一封短信,没有说教,只是平淡地讲述了自己在农场的见闻,最后写道:“小辉,爸没啥本事,以前总觉得有力气就能吃饭,现在看,光有力气不行,还得跟上趟。你在外面,多看看,多学学,别急,路总是人走出来的。” 这封信用词笨拙,却是一个父亲放下架子后,最朴素的期望和鼓励。
第三节:返乡的列车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当农场领导宣布春季工作即将开始,并询问去留意向时,林守成经过一夜深思,做出了决定:回家。
近半年的兵团生活,让他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休养,更让他积攒下了一笔虽然不多、但足以让家庭缓口气的积蓄。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洗刷了他之前的挫败感和绝望,让他重新找回了几分自信和底气。他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命运摆布的人了。
踏上返乡的列车,心境与来时已截然不同。虽然依旧是拥挤的车厢,但窗外掠过的不再是荒凉,而是孕育着生机的田野。他小心地护着给妻儿带的礼物,心里盘算着回家的打算。用这笔钱,可以把新村的房子稍微收拾一下,可以给妻子买件新衣服,可以支持儿子再去学点实用的技能……
第四节:近乡情更怯
火车距离家乡越来越近,林守成的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有些忐忑,离家半年,家里一切可好?妻子是不是又苍老了许多?儿子的工作有着落了吗?新村那些邻居们,日子是否还是那样艰难?
他摸了摸贴身口袋里那张在兵团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的奖状复印件,这是他半年来最大的“荣誉”,他想拿给妻儿看,想告诉他们,他林守成在外面没有丢人,是堂堂正正挣饭吃。这份小小的骄傲,驱散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离乡时的狼狈。
第五节:灯火可亲
傍晚时分,列车终于缓缓停靠在那座熟悉的县级市小站。林守成提着简单的行李和那个装满特产的编织袋,随着人流走出站台。远远地,他就看见了站在出站口翘首以盼的王桂芹和……儿子林晓辉!
王桂芹穿着一件半新的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虽然仍有风霜,但气色明显好了很多。最让他惊喜的是儿子林晓辉,不再是半年前那个颓废沮丧的样子,虽然依旧清瘦,但眼神里多了几分沉静和坚定。
“爸!”林晓辉上前一步,接过了他手中沉重的编织袋。
“回来了……”王桂芹看着他,眼圈微红,嘴角却带着笑。
简单的问候,却包含了千言万语。一家三口并肩走向开往镇上的班车。夕阳的余晖将三个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
坐在班车上,看着窗外逐渐熟悉的景色,林守成的心渐渐踏实下来。这次归来,不再是狼狈的撤退,而是带着积蓄、经验和一份重新燃起的希望。家的灯火,在前方依稀可见,温暖而可亲。他知道,未来的路依然不会平坦,但至少,他有了再次出发的勇气和一点点资本。
(第十六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