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我在老家陪圆月 俞荣斌
过了立秋,我就忙着收拾行囊,装进京城初秋的那份清凉,装进香山脚下的那枚枫叶,装进对故土的那份相思,准备踏上返家的旅程。想带着妻子回老家义乌探探小商品世界、逛逛佛堂古镇、踩踩倍磊老街的青石板。但最热切期待的还是想在中秋之夜回祖屋老宅,坐在金桂飘香的小天井里,泡一壶家乡茶,吃一个义亭的土月饼,望着天上那轮圆月,一解乡愁。
孩时,中秋夜是乡下人最浪漫之夜,也是小孩最盼望的时刻。孩时的我们匆匆吃完饭,就在门口盼着月亮从东边慢慢爬上山岗,等着她不慌不忙拨开云彩,露出圆圆的笑脸。于是,我们就催家长急忙把小方桌搬到门前,铺上干净的桌布,帮着把月饼,石榴,香柚等水果放在桌上,盼着月光照进千家万户、照亮桌上的供品,等着家长点上三柱清香遥祭那轮圆月。真诚请她来分享金秋果实,来分享人间烟火,分享我们的欢乐。终于等到家长开始拜月,用虔诚之心祈求岁月静好,祈求全家团圆,祈求五谷丰登。仪式刚结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上场了。说实在话,那时的我们如此盼着中秋祭月,大多半是惦记那馋人的月饼与水果,也沉醉在手里拿着零食与邻家伙伴一起追逐玩耍的疯玩。玩着玩着村头的小樟树长高了,我们长大了,也走远了,但仍忘不了家门口的中秋拜月,忘不了家乡的那轮圆月。
有的说花好月圆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也有的说,当新兵的时候是最爱想家的时候。对此我感同身受,刻骨铭心。当兵第一年连队奉命守卫皖南大山深处的某卫星发射基地。离家的第一个中秋子夜,恰巧让我上守卫发射塔的岗。这是重中之重的一个哨位。担负着守护发射架的安全,事关国防尖端科技项目,容不得半点的疏漏。熄灯号吹过,营区一片寂静,高耸的发射架象巨人站立在天地间,又像一把利剑直插天穹。淡淡的月色洒在哨兵的钢枪上,刺刀散发着道道寒光。此刻的那位哨兵就是入伍不满一年的我。我全付武装陪着发射架,圆月默默陪着我。天空的云彩在飘动,山上的树影在晃动,我的思绪在涌动。仿佛山的那边就是家乡,那里有妈妈的等待。思绪又把我拉回孩时夜深人静陪着妈妈借着月光去池塘洗衣服。衣服浸入水中,揉碎了一池静水也揉碎了水中的月亮。木槌声打击着衣裳也打击着宁静的夜晚。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一肩扛起全家重任的妈妈,在我心中变得坚强,变得高大。她没文化却含辛如苦把儿子送进高中、大学;她是单亲母亲却舍得送儿去当兵。想着想着,我又想到了妈妈的期待,想到了当兵的责任。我仰望星空,轻轻告诉那轮圆月,宁静的夜晚,妈在思念、儿也在思念;万家团圆是您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中秋前夕,我赶回老家,静候与中秋圆月相逢。到老家的第一个晚上,我打开家门,老街的宫灯映红了街上的青石板,泛着岁月的沧桑。我们漫步在西街上,不知不觉来到迎将门的旧址。恍惚间仿佛听到几百年前明代戚家军义乌兵凯旋回来的金戈铁马声;仿佛看到旌旗招展的胜利之师回到家里怀抱;仿佛看到乡亲们夹道迎接子弟兵的荣归故里。家乡这一轮圆月啊,是你见证了先辈的辉煌,也见证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你陪他们出征,又陪他们归来。还是你这一轮圆月啊,不久又陪他们踏上奔赴北方的征程,筑长城,守长城,建千秋功业。然而,北上的有许多士兵再也没回到家乡,他们生生死死与长城不离不弃,子子孙孙与长城休戚与共。正是他们与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坚守,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我妻子是一个有五十多年军龄的老兵。我陪她参观了戚家军义乌兵事迹陈列馆,又陪她寻找了迎将军的遗址。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听到“月是故乡明〝这句话,觉得是一种乡愁。而身处倍磊街这方故土,追寻先辈的足跡,才感受到“月是故乡明“更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家国天下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