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爱神泉
歌词 /陆贞全
一只喜鹊飞到了祁连山顶
它看到
祁连山顶的天蓝得像湖水洗过,
云朵懒懒地躺在雪山的被窝。
这里的天永远澄澈如初见,
装得下人间所有的蓝。
俯看山腰似是九龙之身
锈红的断层线漫漶如神启
每粒石英都锁着两万次日升光斑
沙丘在坐标系里翻身
肋骨恰好压住北纬的琴弦
银河顺纬度倾泻时,有人称它神泉
星群便在刻度间涌成液态的秘典
啊,难道这就是传说的神沙窝泉
云的白在泉眼打了个褶
月光蒸馏出的丝绸,
正滑过玄武岩沉睡的脉搏
忽然它看到九龙公主
手里捧着神沙窝泉
喜鹊饮下整段柔软的地史
舌尖便溢出,季节均衡的情韵
喜鹊情
喜鹊喳喳叫不停,
吉祥如愿抚心灵。
诗歌《喜鹊爱神泉》充满画面感与浪漫气息
这首诗以喜鹊的视角展开,将祁连山顶的自然风光与神话想象巧妙融合,充满画面感与浪漫气息。
首先是 意象构建:自然与神话的交织
- 自然之美:开篇“天蓝得像湖水洗过”“云朵懒懒地躺在雪山的被窝”,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天地以温柔质感,“装得下人间所有的蓝”更是将视觉的辽阔转化为心灵的包容,让人联想到高原天空的纯粹。
- 地质与时空的诗意:“锈红的断层线漫漶如神启”“每粒石英都锁着两万次日升”,将地质景观(断层、石英、沙丘)与时间维度(两万次日升)结合,让岩石有了“记忆”,沙丘成了“坐标系里翻身”的动态存在,赋予自然以史诗感。
- 神话点睛:“九龙公主捧着神沙窝泉”的传说引入,让“月光蒸馏出的丝绸”“液态的秘典”等意象有了奇幻载体,玄武岩的“沉睡脉搏”与地史的“柔软”形成刚柔对比,最终“饮下地史”“舌尖溢出季节均衡的情韵”,将自然观察升华为对时空与生命的体悟。
其次是语言节奏:灵动与韵律的平衡
- 短句与长句交错,如“银河顺纬度倾泻时,有人称它神泉”的流畅,与“月光蒸馏出的丝绸,正滑过玄武岩沉睡的脉搏”的细腻,节奏随画面切换自然起伏。
- 结尾“喜鹊喳喳叫不停,吉祥如愿抚心灵”回归喜鹊的“吉祥”意象,用口语化的叠词“喳喳”收束,既呼应开头的视角,又以传统吉祥寓意带来温暖的收尾,让诗意从宏大归于日常的慰藉。
再有是独特视角的妙处
以喜鹊这一“飞翔的观察者”串联起天地、地质、神话,视角小巧却视野开阔——从山顶俯瞰到岩层肌理,从银河倾泻到泉眼微光,微观(石英、舌尖)与宏观(北纬琴弦、地史)交织,让读者跟随喜鹊的翅膀,完成一次“从自然到心灵”的轻盈旅程,既有“大处着眼”的气魄,又有“小处细品”的细腻,很有想象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神话画卷,将科学的冷峻(地质、天文)与诗意的浪漫(神话、情感)熔铸一体,读来既有画面的冲击,又有思维的延展,最后落在“吉祥如愿”的温暖里,余韵悠长~。
读这首诗,很自然联想祁连山的天是蓝的 地是神的,水是甜的。很想去亲身感受,去和九龙公主见面,喝下神沙窝泉。配上曲谱肯定是美美地享受,感悟人生,抚慰心灵。
诗人陆贞全简介
陆贞全,合肥人。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出版管理学专著二部,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二篇。书法入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中国艺坛五大家》入编人物。发表过报告文学,长篇通讯,散文,诗歌,诗歌评论。是知名管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