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文/四知堂
秋蝉唱起秋天的颂辞
留不住温暖,绽放
紫燕悄然离去
流水向缓,柳影婆娑
偶尔旋落的一片黄叶
就把夏天晾在岸上
芦花飞扬远方的牵挂
不过是虚无的修辞
蒲公英炫酷玩高空跳伞
轻飘飘的,让人心悸
九月,万物收拢
众神狂欢
我想去深山伐木,烧陶
诗人简介:
杨志杨,网名四知堂,浙江天台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诗歌散见《诗选刊》《诗歌月刊》《延河》《浙江诗人》《鸭绿江》《海燕》等刊。
龙洋读诗:
《九月》,以极简笔触勾勒秋之嬗变,却妙在于自然意象的转译中暗涌哲思或禅悟。
开篇,“秋蝉唱起秋天的颂辞”,以声破题,蝉鸣本是夏末余韵,四知堂却赋予它“颂辞”的仪式感,然后以“留不住温暖”的悖论,将秋日的欣悦与怅惘并置,恰似紫燕离去时的悄然与流水趋缓的从容,在动静转化之间铺展呈现季节的过渡之美。
“黄叶旋落晾夏天”堪称神来之笔。一个“晾”字,将抽象时光具象化,仿佛夏日的热烈被秋叶定格成为标本,悬于岸畔的是季节的遗骸,更是诗人对消逝之物的凝视。而“芦花飞扬”与“蒲公英跳伞”的意象递进,暗喻着秋日的双重属性——芦花的“远方牵挂”被解构为“虚无的修辞”;蒲公英的“炫酷”背后藏着“心悸”,轻盈的自由与失重的不安交织,恰如人类面对自然节律时的复杂心境。
末句“万物收拢,众神狂欢/我想去深山伐木,烧陶”,于自然的收束与超验的狂欢间,植入极具原始质感的行为。“伐木”“烧陶”是对文明进程的回望,亦是对生命本质的回归:万物归于沉寂,众神以狂欢庆祝轮回,诗人四知堂却选择以双手触碰泥土与火焰,在器物的塑形中寻找对抗虚无的锚点。这种从自然观察到生命行动的跃升,使得诗超越季节的咏叹,成为一曲关于消逝、凝视与存在的沉思录——在秋日静默里,所有的“晾”与“飞”,终将在陶土的裂纹中,沉淀为时间的永恒形态。
2025.9.25夜
读诗者简介:
龙洋,六零后,陕西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语文高级教师,亦诗亦文亦评。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发表于《绿风》《辽河》《散文选刊》《中国诗人》《长江诗歌》《珠海特区报》等报刊。有幸收入《中国现代诗选读》《2818年中国作家精品选》等读本选本,并偶有获奖。著有诗文合集《陕西诗人龙洋》《天龙阁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