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这是在邢台市达活泉公园听到的婉转悠扬歌曲《芦花》,歌声来自邢台市著名“百灵鸟”何桂龙老师。
她的声音,宛如天籁自云端飘落,就像那百灵鸟站在枝头,一张嘴就把所有人的魂儿都勾走了。她的歌声又像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进人的心里,让人感觉无比舒畅。她的嗓音又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人心中那扇装满情感的大门。歌声恰似温柔的春风拂过心田,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芦花在风中轻舞,诉说着无尽的眷恋。歌曲的旋律似芦花的絮,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将情感编织得如此细腻。歌声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弦,催动着我情感的泉流激荡喷涌。
《芦花》鲜活的生命力在歌声中绽放,情义绵绵,爱意浓浓。芦花本是很普通的花絮,没有怡人的清香,也没有娇艳的花容。但它洁净纯朴,情真意切,花絮满天情万缕,一路奔波,一路追寻,飞越千山,飘越万水,连彩云姑娘都羡慕了,也紧随其后,去追寻相思万里的意中人。“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相爱的人儿,即使天各一方,也是情意绵绵,相思入骨。情丝千万缕,相思百千结,漫天飞花,终归是为了寻找远方的那个人儿。
何老师一曲余音绕梁的《芦花》,把我带到了芦花丛中……
金秋时节,你若漫步在乡间地头、村头巷尾,不仅欣赏到丰收美景,还能看到一种神奇的花,她在夕阳的余辉中,在晨羲的氲氤里静悄悄地开放……在河道边、沟渠旁,在广袤的湿地、沿海滩涂,都能看到一望无际的、洁白的、轻盈的、柔美的花絮在空中纷纷扬扬。她就是杜甫笔下的“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的芦苇花。一个与水而邻,与土为伴的芦苇,不问出处,不择归期。疏密有致中个个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在秋风里舞动着袅娜的身姿,如雪的花絮在空中飞舞,像天女散花一样,或停或扬飘飘落落,将大地妆扮得分外妖娆。
芦花是大自然开得最迟的野花,洁白如霜,似花非花,似雾非雾,平淡无奇,茫茫一片,成了芦花之洲。“潇湘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秋雁从芦花丛中飞出,直冲云端,在明净高远的天空,伸展着华美的姿态,影子落在地上,又被寂静的芦花托起。离别愁绪在芦花无力的摇曳之中,远去的泣鸣是带走的乡愁。
飘去的芦花像雪又像白云,在晚秋的季节里甚美。当一季的花儿纷纷谢去,芦花方才盛开,虽不如腊梅婀娜多姿,也没有秋枫红艳的色彩,却有着淡然其身的洁白。更像淑女恬静而淡雅着,透着朴实也透着灵气,柔顺中隐含着傲骨,不卑不谦的自尊着。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安宁自得远离霓裳,不啻生活里的一份清傲。摇曳的花穗,像支支饱蘸诗墨的妙笔,以婉约如歌的韵律,醉倒了秋风,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把这花絮写进了初雪。
《诗经》里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往远处眺望,空阔而幽暗的河面上,吹拂着瑟瑟发抖带着寒意的秋风,一群低飞的白鹭滑过芦花的声音,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暮空照水,多像一幅清疏淡雅的山水画。不由想起李煜的词:“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芦花里的爱和情,总是充满着浪漫与憧憬,正如这寒冷的冬季,有了芦花,就有了念想,有了希望。宋·黄升在《长相思·秋怀》里所言“芦花秋,蓼花秋,催得吴霜点鬓稠”。那初冬里纷扬飘落的雪,似乎就是这深秋芦花的飞絮,拾了一秋的杂染,洗尽繁华,独留禅心,飘逸而去,做了冬原里素洁的雪娘。
何老师一曲优雅动听的《芦花》,如梦似幻的景致,就那样毫无预兆地撞入了我的双眸,瞬间将我的心也带入了一片轻柔的世界。
回家的路上,我把录制何老师唱的《芦花》视频设置成循环播放。清雅的音乐,悠然响起,柔美的歌声在耳边又一次回荡。
芦花白,芦花美,
花絮满天飞,
千丝万缕意绵绵,
路上彩云追,
追过山,追过水,
相思为了谁?
大雁成行人双对,
相思花为媒,
……
作者简介:张光泽,字“普阳”,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1962年出生,邢台市税务局退休干部。热爱税收业务,注册会计师,被国家税务总局授予“全国税务系统优秀工作者”称号。热爱读书、写作和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乐于观察生活、描写生活。用文学、艺术和音乐怡养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