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含辛《鹧鸪天·茅台镇劫》
——资本寒冬中的婉约悲歌
一、意象构建:自然与经济的双重隐喻
上阕以“赤水云沉”“月半昏”开篇,赤水河作为茅台镇的地理标志,其“云沉”之景暗喻营商环境恶化;“八亿血泪染秋痕”将巨额投资具象为血色秋痕,既点明题记中的劫难,又以“秋痕”呼应资本寒冬的萧瑟。“金樽空对西风冷”化用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孤寂,却以“金樽”代指酒业投资,“玉碎”双关酒器破碎与理想幻灭,冷峻中见婉约。
二、词体与情感的张力
下阕“商路险,宦途昏”六字对仗,直指官商勾结的黑暗现实。“卸磨杀驴”典出民间谚语,批判利益集团的冷酷;“销魂”一词本为婉约词常见意象(如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此处反衬巨大创伤,比原注“嗔”字更显沉痛。结句“黔山夜雨敲窗急”以景结情,夜雨声与“数泪痕”的细节形成视听通感,将个体悲剧升华为时代喟叹。
三、格律与主题的互文
全词严格押《词林正韵》第六部(昏、痕、温、昏、魂、痕),平仄交替如“雨打窗棂”,与“数泪痕”的节奏暗合。上阕“温”“痕”押平声,下阕“昏”“魂”转仄声,声调起伏恰似投资从希望到绝望的历程。词牌《鹧鸪天》本多写离愁(如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此处却以“劫”字颠覆传统,赋予婉约词体新的批判维度。
四、当代词史的独特价值
此词以古典形式记录现代经济事件,延续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性,更在于为民营资本困境留下文学注脚——当“玉碎”与“泪痕”并置,一个时代的荒诞与疼痛便凝固在词牌之中。
附录
鹧鸪天·茅台镇劫
填词/李含辛
题记
投资八亿在茅台镇,被公然抢劫,企业走投无路……
赤水云沉月半昏,
八亿血泪染秋痕。
金樽空对西风冷,
玉碎难温旧梦温。
商路险,宦途昏,
卸磨杀驴最销魂。
黔山夜雨敲窗急,
独对残灯数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