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在这漫长夜里
文/褚向平(河北)
秋已成熟
我喜欢在这漫长夜里
独守一份宁静
用心细细回顾过往曾经
喜欢没有喧嚣侵扰
没有乱飞夜莺
也没有聒噪的虫鸣
搜些陌生词语
最好让它们生出禅意
寄给星月 再一点点浸透别离
并试着打开未来
获得一丝平衡
此刻 天空隐去云朵
我永远不知道它的行踪
或许 它们沾满了落日味道
或许通过昏黄街灯
有了新鲜清晰的面孔
而我的颠沛与孤独
是否和尘缘相反
还是恰好雷同
夜的独白:在宁静中打捞心灵的平衡
褚向平这首《我喜欢在这漫长夜里》,以秋夜为幕布,将个人的沉思与感悟娓娓道来,文字如月光般柔和,却藏着对过往、别离与未来的深度叩问,读来满是治愈的静谧感与细腻的哲思。
诗歌的开篇便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没有喧嚣侵扰”“没有乱飞夜莺”“没有聒噪的虫鸣”,诗人用“三无一有”的反差,凸显秋夜独守的纯粹,也为“回顾过往”“搜陌生词语”的心灵活动搭建了专属空间。这种对环境的极简勾勒,恰好反衬出内心世界的丰富,让“独守”不再是孤独的代名词,而是自我对话的契机。
“搜些陌生词语,最好让它们生出禅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文字化作心灵的媒介,一边用“禅意”消解“别离”的怅然,一边试图“打开未来”寻找平衡,这份在困境中自我调适的温柔,让情感既有厚度又不沉重。而“天空隐去云朵”的意象更添妙趣——云朵的“行踪未知”,如同人生的颠沛与尘缘的无常,既引发对命运的思考,又保留了对未来的留白,让诗歌的意境愈发悠远。
整首诗语言清淡如流水,没有刻意的抒情,却以“我”的视角串联起过往、当下与未来,将个人的孤独与迷茫,转化为秋夜里一场平和的心灵修行。它不追求强烈的情感冲击,而是像老友在夜中低语,让读者在文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