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剪纸迎国庆
——当传统技艺遇见青春,一场惊艳的文化盛宴
编辑齐绍亮 通讯员于钦江
在国庆来临之际,潍坊昌邑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热潮。昌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徐小玲与她的工作室团队,携手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共同创作并展演了一系列以迎国庆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这不仅是一次传统与创新的交融,更是一场由青春赋能的非遗盛宴。
展演现场,66人组成的方队整齐亮相,气势恢宏。大学生们身着以红色为主调的剪纸服饰,造型美观大气,在舞台上挥洒青春活力。他们不仅是剪纸艺术的展示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接力者。剪纸与服饰的结合,打破了传统静态展示的局限,让非遗“穿”在了身上、“走”进了人群。
此次展演的剪纸服饰从汉服到云肩,再到围巾,品类丰富多样,每一件都凝聚着匠心独运的设计巧思。汉服以“梅兰竹菊”为主题,典雅中透出文化底蕴;云肩则分方形与圆形两种制式,经典造型彰显传统美学精髓。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大型剪纸作品“祖国万岁”高调点题,而隐藏在花丛中的“昌邑剪纸”字样,则悄然强化了地方文化的身份认同。
所有服饰纹样均取材于牡丹、荷花、石榴等传统吉祥元素,寓意繁荣、纯洁与团结。细腻的刀工、精美的构图,不仅体现出徐小玲作为传承人的深厚功力,也展示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现代诠释。剪纸不再只是窗花或装饰,而是可穿戴、可展示、可传播的时尚符号。
这场展演,是昌邑剪纸与青春力量的一次“惊艳碰撞”。它既向祖国表达了深切的祝福,也让我们看到非遗在新时代的更多可能性。传统技艺需要这样的舞台,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再创造。正如徐小玲所说:“剪纸不仅是老手艺,也可以是新时尚。”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昌邑剪纸正以这样的方式,走出乡土、走向大众,用剪刀和红纸,剪出时代的新声。(摄影:刘素平、于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