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锐评‖驳“无永远朋友,唯永远利益”:陈果老师的友情哲学,照亮纯粹关系的本真
网媒述评:张忠信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被不少人奉为处世圭臬的话,在陈果老师的剖析下,露出了其“卑鄙无耻”的底色。陈果老师的批判,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世俗人际关系的迷雾,让我们重新审视友情的本质与价值。
这句所谓“名言”,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粗暴简化为利益交换。在它构建的逻辑里,朋友不过是利益棋盘上的棋子,有用时亲近,无用时疏远,全然忽视了情感、信任、道义等精神层面的连接。从商业合作到日常交友,似乎一切关系都能被利益的天平衡量——合作伙伴因利益分歧分道扬镳,朋友间因利益冲突反目成仇,都被视作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奉行功利主义社交的堂皇借口。
然而,真正的友情绝不是利益的附庸。那些历经岁月仍坚如磐石的友谊,靠的是人品的相互认可、灵魂的深度契合、困境中的不离不弃。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便是最好例证。他们为共同的理想并肩战斗,在恩格斯经济援助下,马克思得以全身心投入《资本论》创作。这并非简单的利益输送,而是基于共同信仰、彼此欣赏的无私支持,他们的友情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进步的强大动力 。
功利化的交友观不仅矮化了友情,更让人心陷入无尽的算计与孤独。当我们把朋友当作获取利益的工具,就永远无法体验到纯粹友情带来的温暖与慰藉。在这种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只剩表面的寒暄与利益的权衡,内心的真实情感被层层包裹,找不到安放之处。长此以往,社交场变成冷漠的名利场,看似人脉广泛,实则内心荒芜。
陈果老师对这句“名言”的批判,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在忙碌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更需要回归真挚的情感交流。真正的朋友,是在疲惫时能倾听你倾诉的人,是在迷茫时能给你指引的人,是在成功时为你真心喝彩的人,无关利益,只为真心。
我们应当摒弃“只有永远的利益”这种狭隘观念,用心去感受、去经营那些基于信任、善良和爱的友情。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给纯粹的情感留出空间,让心灵在真诚的友情中找到栖息之所。毕竟,人生路上,那些因灵魂共鸣而结识的朋友,才是最珍贵的财富,他们的陪伴与支持,远比短暂的利益更能温暖漫长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