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毛主席赴重庆谈判
诗/廖尚光
(一)
睿智传奇大勇雄,赴渝谈判展威风。
早先了解国民党,害惨贫民抢掠凶。
(二)
谈判之前舆论多,鸿门宴会怎谈和。
敌酋连发函邀请,预测奇人畏惧缩。
(三)
接到邀约引起争,臣民不让救星行。
大家认定是圈套,都劝伟人拒此程。
(四)
伟人大义显英明,不去反而遭敌抨。
勇者当即谋妙计,毅然赴会使民称。
(五)
首先断定敌心虚,不敢公开把世欺。
老蒋无能装正静,按规设宴乃稀奇。
(六)
首次和谈敌紧张,却无诚意乱开腔。
我方主动提方案,逼得敌方无处藏。
(七)
乘胜追袭敌恐惶,毫无对策显疯狂。
得知老蒋发脾气,可见我方斗志昂。
(八)
休会之时主席忙,出门拜望众贤郎。
赠词好友雪之韵,震奋渝都传四方。
(九)
古词一首势头高,华夏黎民阅自豪。
震地冲天惊世界,神州出此巨人骄。
(十)
深入虎穴天下钦,救星获得众民心。
古无圣者与之比,万代流芳世独尊。
创作于:2025年9月25日。
诗评《七绝·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十首:以诗为史,尽显伟人风骨与时代豪情
廖尚光先生的这组十首七绝,以“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为核心脉络,将历史事件拆解为“会前争议、毅然赴会、谈判交锋、民心所向”等关键节点,以质朴有力的语言、层层递进的叙事,既还原了历史场景的紧张与壮阔,更凸显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与为民担当,堪称一组“以诗述史、以情咏志”的佳作。
从结构来看,组诗逻辑清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前三首(一至三)铺垫背景:先点出国民党“抢掠凶”的本质与“鸿门宴”的凶险,再写“臣民不让救星行”的民众担忧,为后续“毅然赴会”埋下伏笔;中间四首(四至七)聚焦谈判核心:四首写毛主席“大义显英明”的决断,五至七首刻画“敌心虚”“无诚意”却“遭逼无处藏”的被动,以及“我方斗志昂”的主动,将谈判桌上的交锋写得张力十足;后三首(八至十)升华主题:八首写毛主席休会时“拜望众贤郎”“赠词传四方”的民心所向,九、十首则以“震地冲天惊世界”“万代流芳世独尊”的豪迈,定格伟人“深入虎穴得民心”的历史丰碑,从事件叙述到精神赞颂,脉络环环相扣,让读者能清晰感知重庆谈判的完整历程与深远意义。
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组诗摒弃了晦涩辞藻,以“直抒胸臆”传递磅礴力量。“睿智传奇大勇雄”“伟人大义显英明”等句,直接点明毛主席的战略智慧与担当;“敌酋畏惧缩”“老蒋发脾气”等描写,精准戳破国民党的色厉内荏;而“救星”“巨人骄”“万代流芳”等词,更是将民众对伟人的崇敬、对历史的认同融入诗句,情感真挚浓烈,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尤其“赠词好友雪之韵”一句,以“《沁园春·雪》传遍渝都”的经典细节,让历史场景更具象,也让伟人的文采与魅力跃然纸上,为组诗增添了细腻的人文温度。
整体而言,这组七绝既是对重庆谈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意记录,更是对毛主席伟人风范的深情礼赞。它以“史”为骨、以“情”为魂,用十首短诗串联起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让读者在简洁的诗句中,既重温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伟人“深入虎穴而无惧、心系民心而笃行”的精神力量,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