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孤注行
夜色如墨,山风凛冽。破木屋内,油灯如豆,映着三张凝重而决绝的脸。
秦大夫将一个小小的、密封好的铁皮药盒交给秀英。里面看似装着普通的消炎药片,但底层夹层里,藏着的是老拐用命换来的证据复印件和几张关键照片的微缩胶卷。
“所有出县的路口都设了卡,尤其是去省城的方向,查得很严。”秦大夫低声交代,“这药盒你贴身藏好,万一被盘问,就说是带去省城给亲戚治病的。神色一定要自然,千万别慌。”
秀英接过药盒,她的手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将药盒仔细地塞进贴身内衣缝制的暗袋里,外面穿上了一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袄,头发用一块蓝布包起,扮作最常见的农村妇女模样。
陈沉看着妻子,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哽在喉头,只化作深深的一瞥。他脱下秦大夫给他的那件旧棉大衣,披在秀英身上:“路上冷,穿着。”
秀英没有推辞,裹紧还带着丈夫体温的大衣,点了点头。这一刻,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托付与承担。
“卡车会在凌晨四点,在镇南五里外的三岔路口老槐树下等。车牌尾数是37。司机姓张,会按三声喇叭为号。”秦大夫最后叮嘱,“秀英,一切就拜托你了。到了省城,按这个地址找我亲戚,他叫郑记者。”他塞给秀英一张皱巴巴的纸条。
秀英将纸条牢牢记住,然后划燃火柴,将纸条烧成了灰烬。
没有更多的时间告别。秦大夫先出去探路,确认安全后,秀英深吸一口气,看了陈沉最后一眼,转身融入了浓重的夜色里。她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崎岖的山路上,坚定而孤独。
陈沉站在门口,直到再也看不见那一点模糊的影子,才无力地靠在门框上。巨大的担忧和愧疚几乎要将他淹没。他将自己的命运,甚至父母的安危,都压在了这个刚成亲不久的女人肩上。
秦大夫返回小屋,脸色并不轻松:“搜山的人可能明天就会到这一带。这里不能待了,我们得往更深的山里走,有个猎户留下的临时窝棚,更隐蔽些。”
陈沉默默点头,收拾起仅有的几件东西。他现在能做的,只有隐藏好自己,等待秀英的消息,或者……最坏的结果。
与此同时,秀英凭借着乡下人走夜路的经验和一股狠劲,在山路上疾行。她不敢走大路,只能在荆棘和乱石中穿行,手脚被划破了也浑然不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准时赶到三岔路口!
凌晨三点多,她终于看到了那棵标志性的老槐树。四周寂静无人,只有风声和不知名虫豸的鸣叫。她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焦急地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像一年那么漫长。她紧紧捂着胸口的药盒,感觉它像一块烧红的炭。会不会司机不来了?会不会出事了?
就在她几乎要绝望时,远处传来了汽车引擎声,两道车灯刺破黑暗。一辆旧卡车缓缓驶来,停在老槐树下。车牌尾数正是37!司机按了三声喇叭,短促而清晰。
秀英心脏狂跳,她从石头后站起身,快步走向卡车。
司机是个面相憨厚的中年汉子,摇下车窗,警惕地打量着她:“大嫂,去哪?”
“省城,探亲。”秀英按照约定回答。
司机点了点头,压低声音:“秦大夫让我来的,上车吧,蹲在后面货厢里,用篷布盖好,路上不管听到什么动静都别出来。”
秀英爬上货厢,里面堆满了装着药材的麻袋,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草药味。她找了个角落蜷缩起来,用厚重的篷布将自己盖得严严实实。
卡车重新启动,颠簸着驶向通往省城的公路。秀英的心随着卡车的每一次颠簸而起伏。她知道,最危险的关卡,就要到了。
果然,天刚蒙蒙亮,卡车速度慢了下来,前方传来了人声和手电筒的光束。检查站到了!
秀英屏住呼吸,全身肌肉紧绷,耳朵竖起来,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
“停车!检查!”一个严厉的声音喊道。
卡车停下。
“去哪?拉的什么?”
“省城,送药材。”张司机的声音很平静。
“证件!货单!”
一阵翻动纸张的声音。
“后面货厢打开!”
秀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听到有人跳上车厢,脚步声在篷布外走动,手电光透过缝隙晃过。她死死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
“都是药材?”检查的人问。
“嗯,都是晒干的山货,给省城中医院的。”张司机回答。
那人在货厢里走了几步,用棍子捅了捅麻袋,似乎没发现异常。
“走吧走吧!”不耐烦的声音响起。
车厢门被关上,卡车重新启动,缓缓驶离了检查站。秀英瘫软在麻袋中间,浑身都被冷汗湿透了。闯过了第一关!
但她不敢有丝毫松懈。从县城到省城,路途遥远,谁知道前面还有多少关卡?赵建国的网,绝不会只有一层。
卡车在晨曦中继续前行。秀英不知道,在她冒险闯关的同时,她的公婆在芙蓉镇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陈沉和秦大夫在深山中艰难转移;而素云,则在县城的黎明时分,伪装成清洁工,接近了那个藏着原件的墙角。
孤注一掷的行动,在三条线上同时展开。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微弱,却顽强地燃烧着。
【第十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